梁代丛林敞,齐关淀水赊。
观梅乘雨霁,问树识年华。
佛供移香净,僧窗影月斜。
夜深钟梵起,飘处即灵花。
梁代丛林敞,齐关淀水赊。
观梅乘雨霁,问树识年华。
佛供移香净,僧窗影月斜。
夜深钟梵起,飘处即灵花。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探访灵淀寺的景象,通过对寺庙环境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古刹历史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梁代丛林敞,齐关淀水赊”,开篇即以“梁代”点出古刹的历史悠久,用“敞”字形容寺庙周围环境的开阔,而“齐关淀水赊”则通过“赊”字,形象地描绘了淀水的辽阔与遥远,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颔联“观梅乘雨霁,问树识年华”,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诗人选择在雨后观赏梅花,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暗示了梅花在雨后的清新脱俗。通过“问树识年华”,诗人将时间的概念融入自然之中,赋予了树木以生命,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颈联“佛供移香净,僧窗影月斜”,转而描写寺庙内部的场景。这里通过“佛供”、“香净”、“僧窗”、“月斜”等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宁静,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尾联“夜深钟梵起,飘处即灵花”,收束全诗,以深夜寺庙中响起的钟声和梵音,以及想象中的“灵花”飘落,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祥和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寺庙夜晚静谧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古刹历史的敬仰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历史、自然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郡谈经得誉还,久知言行有防坛。
合从金帖毡书后,便入宫花院柳间。
雅抱清如漉明月,俗情险甚渡扬澜。
慇勤话旧溪干去,好友相期向道山。
人情易爱憎,品花语最严。
遮护富贵花,排日挂牙签。
骄态不自持,霏微花上沾。
虚名竟何益,馀事付宝奁。
花开有迟速,禀气等洪纤。
到眼俱可玩,何曾形弃嫌。
幽幽牵牛开,碧色照疏栏。
勿云此花陋,所取缘伤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