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独处的画面:夜深人静,漏壶中的水滴声清晰可闻,只有半支蜡烛在摇曳,映照着窗外杏花微雨打湿了轻薄的窗纱。诗人借此情境表达了深深的孤寂与思念之情,他不禁问道,如何能将心中的相思红豆寄托给这无尽的寂寞呢?
接下来,诗人感叹春色浓郁如同醇酒,却无法带来归期的确切消息,如同潮水般汹涌的期待落空,令人更加惆怅。夜晚来临,诗人的离愁别绪愈发强烈,期盼有个灵魂的引路人来慰藉他的孤单。
整体来看,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纳兰性德深沉的情感世界,流露出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相聚的渴望。
言登巾子山,天外入眼界。
呀然城之东,一鉴如许大。
得非所领州,其下临渤澥。
乃知湖浸阔,便觉井邑隘。
朝朝横乌纱,暮暮束韦带。
何曾官事了,秖使人意败。
径须水清泠,一洗胸芥蒂。
昨来放船好,如更宅爽垲。
四围纯浸山,碧玉乱石黛。
兼随郑广文,人境两疏快。
维扬几同僚,独喜此翁在。
只今万红妆,一一倚青盖。
柳阴闲画舫,荷叶绕公廨。
鬓丝禅榻上,句法出蔬菜。
因之双鲤鱼,慎勿欠诗债。
蜂儿虽小物,各自有君臣。
夺食已非义,焚巢兹不仁。
杀身缘底罪,作俑定何人。
不惮高论直,宁辞远送珍。
解包颜有喜,入坐齿生津。
海错休前列,山肴且不陈。
其谁心恻怛,为汝鼻酸辛。
愿下孩虫令,恩倾雨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