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勇报国,太华欲力擘。
吾尝叹其材,浮海中巨舶。
向来固不用,今用犹迫迮。
比兴柑累累,霜饱实未摘。
不使供王羞,何异弃道侧。
山东一百郡,风气久限隔。
子如又思归,殊勋定谁册。
孝哉狄梁公,伫立望云白。
亲舍岂不念,王事正求索。
前闻献果馀,手饷怀橘客。
虽非木奴千,殆过庭实百。
两公相亲意,初不主殽核。
当于古人求,未可度以臆。
如我乃无用,甘作下惠阨。
林子勇报国,太华欲力擘。
吾尝叹其材,浮海中巨舶。
向来固不用,今用犹迫迮。
比兴柑累累,霜饱实未摘。
不使供王羞,何异弃道侧。
山东一百郡,风气久限隔。
子如又思归,殊勋定谁册。
孝哉狄梁公,伫立望云白。
亲舍岂不念,王事正求索。
前闻献果馀,手饷怀橘客。
虽非木奴千,殆过庭实百。
两公相亲意,初不主殽核。
当于古人求,未可度以臆。
如我乃无用,甘作下惠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所作,题为《奉常林黄中博士以黄甘食陆务观司直陆赋长句林邀予次韵》。诗中,诗人赞扬了林子勇和陆务观两位博士的才华与品格。林子勇如同太华山般雄壮,有巨大的才能,但过去未被充分利用,如今被任用却显得局促。诗人将他们比作硕大的柑橘,虽然霜寒累累,果实饱满,但仍未被采摘,寓意他们的才能未被充分施展。
诗中提到山东地区长期风气封闭,若林子勇想归乡,他的功绩将如何记载?诗人以狄梁公为例,赞美他的孝心和对王事的忠诚,即使在公务繁忙中,仍不忘亲情,曾以橘子赠人。诗人认为,两位博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并非仅限于物质馈赠,更在于精神上的契合,他们追求的是古人的高尚情操,而非世俗的揣测。
最后,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无用,甘愿效仿古代的惠泽之士,处于困境之中。整首诗通过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人才的赞赏以及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恻恻离帆动,尽前途,云悲月吊,花迎鸟送。
抛却擘笺分咏客,自去闲吟冷讽。
非昔日,豪情浪涌。
细觅金焦山石底,有古人,遗泪和苔冻,谁解得,醒耶梦。
少年逸气难羁控,半生来,零缣退笔,埋成荒冢。
万事输人时命舛,那值鸿毛轻重,也不为,琴弦悲痛。
安得飞身瑶阙上,踏空冥,手把双丸弄,千古恨,与君共。
大笑苍天,任劳劳磨转,十万馀年。
愚公山石烂,王母鬓华添。况我辈,俗情牵。
一觉小游仙,从今后,落花茵溷,莫道因缘。
闲庭莎草如毡,问扁舟何处,海上成连。
寒梅霜后健,群鸟日高眠。
除绮语,养清恬,身世莫凄然。
倩天孙,银河汲水,净浣云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