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学淘河,寻根不仗柯。
千虬蟠下土,尺玉浸清波。
自笑抽丝乱,从渠凿窍多。
谁分冰片片,一醉洗沉疴。
辛苦学淘河,寻根不仗柯。
千虬蟠下土,尺玉浸清波。
自笑抽丝乱,从渠凿窍多。
谁分冰片片,一醉洗沉疴。
这首诗以“藕”为咏物对象,诗人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了《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系列,此为其中第九首,专咏“藕”。诗中通过描绘藕的生长过程和特性,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辛苦学淘河,寻根不仗柯”,形象地描绘了藕在泥泞中艰难生长的情景,它不依靠外力,而是凭借自身的努力,深入泥土深处寻找生长的根基,体现了藕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接着,“千虬蟠下土,尺玉浸清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藕根深扎泥土,如同龙蛇蜿蜒盘旋,而其嫩芽则在清澈的水中轻轻摇曳,展现出藕既深藏于地,又与水亲近的自然状态。
“自笑抽丝乱,从渠凿窍多”两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藕在生长过程中,内部结构复杂,仿佛是自己编织的乱丝,而外部则有许多孔洞,象征着藕的内部与外部世界相互交织,既有内在的秩序,也有对外界的开放。
最后,“谁分冰片片,一醉洗沉疴”两句,诗人借藕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藕在冬季依然保持其清脆的质地,如同冰片般晶莹剔透,诗人以此比喻,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强。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希望在享受生活的同时,能够洗净心中的烦恼与病痛,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藕这一自然物象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藕的独特魅力,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男儿不得遍览天下奇,荒村埋头如茕嫠。
几度赍粮甫欲出,行蜗复缩故壳栖。
忽然两腋生羽翼,腾骞身疑跨蛟螭。
五岳饱看日未晏,时闻耳畔猎猎寒风嘶。
握中不知是何物,但觉滑润胜琉璃。
谛视始惊一竹杖,乃葛仙翁之所贻。
质坚色净高九节,太乙不敢夸青藜。
嗟余微生逐蠓蠛,仰屋著书自笑痴。
未与仙翁有夙分,何来投赠蒙提携。
得非游痴结胸往,无力造物哀我穷黔黎。
归来高挂那敢拄,晓色著壁横苍霓。
杖兮杖兮勿化蜿蜒去,扶我更上青云梯。
西风动山郭,飒然秋气深。
散步出郭门,山光青上襟。
蝉声咽远树,樵语归平林。
黄云卷四野,篝车娱苍黔。
俯仰殊各得,大哉天地心。
闻道五年前,孤城边骑临。
登陴不遑食,干戈苦相寻。
我来幸无事,弦诵有余音。
人偿室家乐,边乏桴鼓侵。
藉此足高枕,怀抱宽古今。
林壑开图画,曳杖恣行吟。
薄暮独归去,墟烟苍翠沈。
出没苍烟根,端倪太古脉。
枢维洞穴牖,虚无削高壁。
繁采垂五光,远影带一碧。
芝菌蔚霞气,土石为天色。
玄雾共昏晓,幽苔无今昔。
鸣壑响易秋,绝巘气先夕。
险通崩剥痕,冥会神鬼迹。
宁知下界雨,但睹上方黑。
盘涡绕一线,澒洞塞四极。
寥虚冥我心,玄化培我翼。
二气岌相缠,万象陡然立。
倒觉鸿濛合,俛愁象纬侧。
骖驾九神君,龙虎来迎接。
霸王忽欲求长生,磊石湖上为蓬瀛。
尽种琼芝与瑶草,氤氲花药春冥冥。
珠阑四面香为幄,炉火自青湖水绿。
昼长时唤美人来,曼声细度游仙曲。
胡子衣轻爱六铢,紫霞冉冉吹罗襦。
却将尘事劳仙姥,从此官家称大夫。
阿谁膝上能多记,特敕琼仙领外事。
六宫内使皆天人,免死还闻拜恩赐。
忽报西头起阵云,干城全倚郭监军。
可怜烽火连宫禁,犹自梅檀吁鬼神。
浮家几日劳装束,说与仙人应痛哭。
刘郎下马作降王,乐范乘舟学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