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高下秧针绿,桑暗不闻鸣布谷。
家家牛閒僮亦闲,尽向村前来放牧。
清晨骑牛出门去,薄暮牵牛归囤宿。
郊原草肥牛可刍,陂塘水暖牛堪浴。
风外时将短笛横,吹出无腔太平曲。
不愁身上衣裳单,但愿家中食充足。
水田高下秧针绿,桑暗不闻鸣布谷。
家家牛閒僮亦闲,尽向村前来放牧。
清晨骑牛出门去,薄暮牵牛归囤宿。
郊原草肥牛可刍,陂塘水暖牛堪浴。
风外时将短笛横,吹出无腔太平曲。
不愁身上衣裳单,但愿家中食充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牛图景,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田中秧苗翠绿、桑林间牛羊悠闲的景象,以及牧童骑牛出游、傍晚归家的情境。
首句“水田高下秧针绿”,以“秧针绿”形象地描绘了秧苗在水田中的生长状态,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接着,“桑暗不闻鸣布谷”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宁静,即使在桑林深处也听不到布谷鸟的叫声,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家家牛闲僮亦闲,尽向村前来放牧”描绘了乡村儿童与牛群一同在村边放牧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清晨骑牛出门去,薄暮牵牛归囤宿”则通过时间的流转,展现了牧童一天的生活轨迹,从清晨的出发到傍晚的归来,充满了生活的节奏感。
“郊原草肥牛可刍,陂塘水暖牛堪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牛群在肥沃的草地上觅食,在温暖的陂塘中沐浴的惬意生活,体现了大自然对生灵的慷慨馈赠。
“风外时将短笛横,吹出无腔太平曲”则通过牧童悠扬的笛声,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笛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传递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不愁身上衣裳单,但愿家中食充足”两句,表达了牧童对物质生活的简单需求,以及对家庭幸福的渴望,体现了朴素而真挚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代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
雕弓绣羽如霜净,几馀试射非争胜。
曾闻古人辨良材,我亦因之学心正。
虚堂轩豁六月凉,壮士能弯觲角强。
羽林十二赳桓众,人人绝技誇穿杨。
我朝弧矢服天下,太平讵敢忘戎马。
吁嗟荩臣听予言,克念尔祖勤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