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火感桑柘,倏焉已再期。
松楸望难极,响象茫难追。
招魂峡江头,甘醴盈尊罍。
援琴不成声,万绪纷如丝。
同气三五人,慰我毋自悲。
我悲讵能已,恻恻中肠摧。
俯察逝水流,仰瞰孤云飞。
年命亦靡常,泉台会相随。
灵旗渺何处,烈烈飘风来。
改火感桑柘,倏焉已再期。
松楸望难极,响象茫难追。
招魂峡江头,甘醴盈尊罍。
援琴不成声,万绪纷如丝。
同气三五人,慰我毋自悲。
我悲讵能已,恻恻中肠摧。
俯察逝水流,仰瞰孤云飞。
年命亦靡常,泉台会相随。
灵旗渺何处,烈烈飘风来。
这首清代诗人王采蘋的《述哀(其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死离别的深深感慨。首句“改火感桑柘,倏焉已再期”描绘了季节更迭,时间迅速,令人感叹。接着,“松楸望难极,响象茫难追”寓言了对亡者的思念,远望墓地,音容笑貌仿佛在眼前,却又难以触及。
“招魂峡江头,甘醴盈尊罍”写的是祭奠仪式上洒酒祭奠的场景,寄托哀思。然而,“援琴不成声,万绪纷如丝”则通过无法弹奏出完整乐章,表达了内心纷乱复杂的情绪,如同千丝万缕的愁绪。
“同气三五人,慰我毋自悲”体现了朋友间的相互安慰,试图减轻悲伤。然而,“我悲讵能已,恻恻中肠摧”表明悲伤之情难以平息,内心痛苦至极。
“俯察逝水流,仰瞰孤云飞”借景抒情,暗示生命的无常和短暂,如同流水和孤云。最后,“年命亦靡常,泉台会相随”表达对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对亡者在另一个世界的期待。
“灵旗渺何处,烈烈飘风来”以飘忽不定的灵旗象征亡者的灵魂,虽不可见,但似乎在风中传递着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