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响帘纤,霎时澎湃,忽然飒飒萧萧。
正黄昏近也,分外声骄。扶病小楼凝听,听屋角。
飞瀑奔涛。淋铃曲,何须重谱,已足魂销。飘飘。
迷离恍惚,好似驾孤蓬,一叶乘潮。
想枝头红杏,应负花朝。
赢得愁怀如织,幸窗外、未种芭蕉。
无眠夜,釭花□□,还检香烧。
半响帘纤,霎时澎湃,忽然飒飒萧萧。
正黄昏近也,分外声骄。扶病小楼凝听,听屋角。
飞瀑奔涛。淋铃曲,何须重谱,已足魂销。飘飘。
迷离恍惚,好似驾孤蓬,一叶乘潮。
想枝头红杏,应负花朝。
赢得愁怀如织,幸窗外、未种芭蕉。
无眠夜,釭花□□,还检香烧。
这首清代沈善宝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听雨》描绘了一幅黄昏雨景中的内心感受。开篇“半响帘纤,霎时澎湃,忽然飒飒萧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声由微弱到激荡再到寂静的变化,形象生动。接着,“正黄昏近也,分外声骄”渲染出雨声在黄昏时分的特别韵味,显得尤为凄美。
诗人病中独上小楼,静静聆听屋角的雨声,仿佛听见了“飞瀑奔涛”的壮丽景象,心中生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淋铃曲,何须重谱,已足魂销”表达了雨声唤起的深深哀愁,即使无需再创作新的乐章,这雨声已足以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飘飘。迷离恍惚,好似驾孤蓬,一叶乘潮”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孤独的舟子,随雨声起伏,流露出漂泊不定的感伤。诗人想象枝头的红杏因雨而凋零,不禁感叹“应负花朝”,暗寓时光易逝,美景不再。
雨夜无眠,诗人“赢得愁怀如织”,庆幸窗外未种芭蕉,以免更添愁绪。最后,他点燃香火,独自沉浸在夜晚的静谧与思绪中,表达出深深的孤寂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词以雨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惠山之泉人所闻,惠山之山我亦欣。
来往惠山才两度,清兴足共千秋存。
往往林峦入静观,笔不能写徒云云。
宗苍画伯亦吴人,经营惨淡其传真。
朝来九龙在吾目,烟舟舣待梁溪曲。
白足僧人若可呼,我独何为在书屋。
春云如滴山如洗,品泉往事徵茧纸。
寄畅园,法云寺,由来不隔彼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