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常有清卿,斋居名曰克。
顾名以思义,思之吾未得。
得非孔颜徒,为仁在一日。
夫克亦何名,精军以胜敌。
虎贲三千人,一心同一德。
所向尽披靡,不追亡逐北。
何名为精军,天理乃天则。
颜氏事斯语,养锐有馀力。
至明且至健,勿之不容息。
中军如不精,空拳控勍贼。
天定人亦泯,吾语克斋克。
或言道何克,能事非持国。
天理天所为,自然本无作。
奉常有清卿,斋居名曰克。
顾名以思义,思之吾未得。
得非孔颜徒,为仁在一日。
夫克亦何名,精军以胜敌。
虎贲三千人,一心同一德。
所向尽披靡,不追亡逐北。
何名为精军,天理乃天则。
颜氏事斯语,养锐有馀力。
至明且至健,勿之不容息。
中军如不精,空拳控勍贼。
天定人亦泯,吾语克斋克。
或言道何克,能事非持国。
天理天所为,自然本无作。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题赠给王奉常炜的,名为《题克斋》。诗中通过“奉常有清卿,斋居名曰克”表达了对王奉常的敬意,以及对其斋号“克”的深思。诗人推测“克”可能寓含着孔子和颜回的仁德精神,强调每日实践仁义。他进一步解释,“克”也象征精锐军队,团结一心,所向无敌,这与颜氏家族的精神相契合,养精蓄锐,保持警醒。诗人认为,作为中坚力量,如果不能保持精锐,就无法对抗强敌。最后,他指出天理自然,人的行动应顺应天道,而非人为干预。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借“克”字寓言,既赞扬了王奉常的品德修养,也阐述了道德实践与军事策略的关联,体现了湛若水儒家思想的深度。
湘浦怀沙已不疑,京城赐第岂前期。
鼓声到晚知坊远,山色来多与静宜。
簪屦尚应怜故物,稻粱空自愧华池。
新诗问我偏饶思,还念鹪鹩得一枝。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
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羁游白社身虽屈,高步辞场道不卑。
投分共为知我者,相寻多愧谪居时。
离怀耿耿年来梦,厚意勤勤别后诗。
今日溪边正相忆,雪晴山秀柳丝垂。
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
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
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
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