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守罗帏,羞见旧衣裳。
谁家游冶儿,不念嫁时妆。
红粉倚高楼,因人还自伤。
明月为谁皎,清风为谁长。
举目皆索怀,不如归中堂。
我亦曾少年,忆欢时断肠。
幸然决绝蚤,不到悲空床。
此心何日止,橘绿柳条黄。
老妇守罗帏,羞见旧衣裳。
谁家游冶儿,不念嫁时妆。
红粉倚高楼,因人还自伤。
明月为谁皎,清风为谁长。
举目皆索怀,不如归中堂。
我亦曾少年,忆欢时断肠。
幸然决绝蚤,不到悲空床。
此心何日止,橘绿柳条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在罗帏之中的孤独与哀愁。她守着罗帏,不愿再看到旧日的衣物,这衣物或许承载着她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中提到“谁家游冶儿”,似乎在暗指那些不知珍惜、只顾自己游乐的男子,他们忘记了对女子的承诺和责任,让女子独自承受嫁妆的磨损与岁月的无情。
接着,诗人通过“红粉倚高楼,因人还自伤”这一句,进一步刻画了老妇人的内心世界。即使在高楼之上,她依然因为思念而感到悲伤。这里的“红粉”可能象征着女子的青春与美丽,如今却只能依靠他人(这里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的回忆)来慰藉自己。
“明月为谁皎,清风为谁长”两句,借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无常,以及老妇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明月依旧皎洁,清风依旧悠长,但这一切对于老妇人来说,都显得格外寂寞和无助。
“举目皆索怀,不如归中堂”则表达了老妇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回归往日温馨家庭的渴望。她抬头所见的一切都让她想起过去的美好,相比之下,现在的处境更加令人心酸。
最后,“我亦曾少年,忆欢时断肠。幸然决绝蚤,不到悲空床。”诗人通过自述,表达了自己也曾有过青春年华,也曾经历过欢乐与痛苦。庆幸的是,他早早就做出了决断,避免了日后独守空床的悲凉。这句话既是对老妇人现状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过往选择的一种反思。
“此心何日止,橘绿柳条黄。”结尾处,诗人以季节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妇人内心情感的关切。何时才能停止这份孤独与哀愁?当橘子成熟,柳条变黄之时,或许意味着时间的流转,也可能是老妇人内心情感的某种释放或转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设置,展现了老妇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某种期待。
花见羞,问汝何时生,不得见尔面,徒闻誇尔名。
尔名至今犹在人,尔貌当时知绝伦。
花见羞,双蛾绿,出侯门,入金屋。
君王本代来,不识中州曲。
风尘一朝起,零落随马足。
随马足,事已非,果然摧眉伏沙泥。
游魂茫茫绕青冢,罗衣血染何当归。
花见羞,入黄泉,生时花应妒,死后花反怜。
花谢枝头子还结,妾死心事谁当传。
君王墓草埋寒烟,春风麦饭洒谁边。
花见羞,恨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