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金光隐夕阴,孤城寒气日萧森。
山围叠嶂黄牛耸,水落回塘白石深。
凉日松杉空苒苒,秋风禾黍自沉沉。
东南千里兵尘合,愁绝春时怅望心。
双塔金光隐夕阴,孤城寒气日萧森。
山围叠嶂黄牛耸,水落回塘白石深。
凉日松杉空苒苒,秋风禾黍自沉沉。
东南千里兵尘合,愁绝春时怅望心。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送萧子所之九江谒刘太守楚奇(其三)出西郊登山望城中感赋》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城郊景象。首句“双塔金光隐夕阴”写出了夕阳下双塔的金色光芒逐渐消失在阴霾之中,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接着,“孤城寒气日萧森”描绘了孤城在寒气笼罩下显得愈发冷寂,日色也愈发萧瑟。
“山围叠嶂黄牛耸,水落回塘白石深”两句通过山峦重叠、黄牛山峻峭和水塘倒映出白石的深邃,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深远。诗人运用色彩对比,如黄与白,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凉日松杉空苒苒,秋风禾黍自沉沉”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凉意,松杉随风摇曳,而田野中的稻谷在秋风中低垂,显示出丰收后的寂静与寥落。
最后,“东南千里兵尘合,愁绝春时怅望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战事的忧虑,以及对友人赴任之地的深深忧虑和春天到来时的孤独惆怅。整首诗以景寓情,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
逍遥访名山,早晚至天泉。
天泉夫何如,天一为之源。
天以一而清,泉以一而灵。
物以一而生,心以一而明。
明者天之德,三才同一极。
自德还自昭,天然绝人力。
此泉君自酌,自酌还自得。
中味鲜能知,人莫不饮食。
琼枝绕砌。玉树交柯,介诗人眉寿。
嘉辰算届,正腊月,廿八悬弧时候。
五旬开一,宜今日祭膰侑酒。
笑而兄白发鬅鬙,踏破瓮时寒守。
海山遥在天涯,擘三寸霜柑,喜陪红友。
神清骨健,黄子木拄杖,君何须有。
分离乡土,但远望星邮露堠。
祝从今婆律香槃,不老仙丹同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