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通后土,正眼密呈珠。
当机如电拂,方免病迁芦。
入门通后土,正眼密呈珠。
当机如电拂,方免病迁芦。
这首诗是唐代德谦禅师对翠岩和尚所作的偈语进行的回应。通过“入门通后土,正眼密呈珠”这两句,禅师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悟道的过程,仿佛进入了一个深邃的领域,与大地(象征着宇宙或真理)相通,用纯净的目光揭示了真理的精髓,如同珍贵的珍珠般闪耀。
“当机如电拂,方免病迁芦”则进一步阐述了悟道的瞬间,如同闪电般迅速而明亮,扫除了一切疑惑和障碍,避免了陷入错误理解或误解的陷阱。这里的“病迁芦”可能是指因误解而产生的错误观念或行为,通过悟道的瞬间,这些困扰得以清除。
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禅宗中悟道的体验和重要性,强调了直觉和洞察力在修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昌黎三十年,辛苦成屋庐。
作诗誇儿曹,意溢词之馀。
东坡读而叹,谓不渊明如。
嗟馀本无似,碌碌章句儒。
年华逝水迅,往事抟沙虚。
乾坤逆旅中,偶此留须臾。
若复相炫耀,大可相揶揄。
有记更有诗,姑以存区区。
窃示高平君,不用书示符。
两龙夭矫戏宫柱,一龙飞上九天舞,一龙不胜堕泥土。
何时蜿蜒来此山,山中之石遂千古。
我思劫运当年遭,骨肉竟尔干戈操。
雨中羊毛打更湿,城上燕子飞逾高。
燕子飞来龙遁去,莽莽风云竟何处。
金陵形势空复雄,不是龙蟠是虎踞。
何如此山清且幽,道旁片石龙来游。
白笼之庵一炬烬,龙兮龙兮何不长此留。
云冥冥,风谡谡,怒捲松涛满山谷。
龙虽失水尚有神,长使蚊雷静三伏。
我来问石石不知,但惊此石何离奇。
至今父老石边坐,犹话龙衣指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