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半岁不出门,斗室兀坐天地宽。
瓦瓶不脱二斗粟,老菜一根三日餐。
冬天气寒风飒飒,幸有木绵粗布衲。
何人笑我贱与贫,留得馀资供伏腊。
渊明不免乞食时,我生岁月长无饥。
渊明有子不识字,儿今读遍千家诗。
颜回短命三十二,我已行年四十四。
古来贤豪各如此,敢不低头拜天地。
老夫半岁不出门,斗室兀坐天地宽。
瓦瓶不脱二斗粟,老菜一根三日餐。
冬天气寒风飒飒,幸有木绵粗布衲。
何人笑我贱与贫,留得馀资供伏腊。
渊明不免乞食时,我生岁月长无饥。
渊明有子不识字,儿今读遍千家诗。
颜回短命三十二,我已行年四十四。
古来贤豪各如此,敢不低头拜天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仲的《自咏》,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
首句“老夫半岁不出门,斗室兀坐天地宽”,开篇即以“老夫”自称,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诗人虽年事已高,却甘于独处一室,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宽广,不为外界所动。这种对空间的感知,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狭小房间,更是心灵世界的广阔与自由。
接着,“瓦瓶不脱二斗粟,老菜一根三日餐”,描述了简朴的生活状态。诗人生活节俭,仅以少量粮食维持生计,甚至在食物上也极为克制,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漠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这种生活态度,是对物质欲望的超越,更是一种对精神富足的追求。
“冬天气寒风飒飒,幸有木绵粗布衲”,面对严寒,诗人庆幸自己有衣物保暖,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对生活条件的满足。木绵和粗布衲,简单而实用,象征着诗人对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以及对舒适生活的朴素追求。
“何人笑我贱与贫,留得馀资供伏腊”,诗人坦然面对他人的嘲笑,因为在他看来,生活中的余资可以用来应对生活的困难,如冬季的取暖和节日的庆祝,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准备。
“渊明不免乞食时,我生岁月长无饥”,诗人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例,表达了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从未遭受饥饿之苦,暗含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
“渊明有子不识字,儿今读遍千家诗”,诗人对比陶渊明及其子的教育情况,强调了自己儿子的教育成就,体现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和对后代成长的自豪。
“颜回短命三十二,我已行年四十四”,诗人以孔子弟子颜回的早逝为反衬,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过四旬,但依然健康长寿,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古来贤豪各如此,敢不低头拜天地”,诗人总结道,历史上许多贤人豪杰都经历过相似的生活境遇,自己也不应例外,应当心怀敬畏,感恩天地,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珍惜生活、重视教育、感恩自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