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燕山久,婆娑两鬓斑。
呼童问耕事,错认是乡关。
为客燕山久,婆娑两鬓斑。
呼童问耕事,错认是乡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期客居燕山的游子,岁月流逝,两鬓已斑白,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人通过“为客燕山久”开篇,点明了远离家乡的背景,随后“婆娑两鬓斑”一句,形象地刻画出岁月的痕迹,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呼童问耕事”,在忙碌的农事中寻求一丝慰藉,试图通过与家乡相似的生活场景来寄托思乡之情。“错认是乡关”则将这份情感推向高潮,明明是在异乡劳作,却在不经意间将眼前的景象误认为故乡,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难以割舍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大禹惜寸阴,宣尼叹川逝。
但恐光景驰,及时当自励。
祸乱非所常,谁能遁斯世。
矧伊贤者心,怡然与神契。
典籍对先圣,乐道以忘势。
考槃在涧阿,衡门复长闭。
几席不暂违,弦诵日相继。
椅桐交前庭,杂彼松与桂。
绿竹植后园,蔬果亦时艺。
霜叶初焜黄,馀阴落秋霁。
散帙聊逍遥,临风游复憩。
周流同天理,优哉永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