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马骎骎不厌驱,望中天势接晴芜。
一朝偶适林泉兴,十里谁开水墨图。
枊线渐看金弄色,雪花犹见玉为柎。
登临自得诗家路,寄语红尘莫讶迂。
羸马骎骎不厌驱,望中天势接晴芜。
一朝偶适林泉兴,十里谁开水墨图。
枊线渐看金弄色,雪花犹见玉为柎。
登临自得诗家路,寄语红尘莫讶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陶在文谷出谷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首句“羸马骎骎不厌驱”以马行疾速,虽疲惫而不觉厌倦,隐喻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着“望中天势接晴芜”一句,将天空与远方的草地相连,营造出辽阔无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心境。
“一朝偶适林泉兴,十里谁开水墨图”两句,诗人偶然间发现了一片林泉之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水墨画,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之美。接下来,“枊线渐看金弄色,雪花犹见玉为柎”描绘了春天柳树初生的金色嫩芽和冬日雪后晶莹剔透的枝桠,细腻地捕捉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变化。
最后,“登临自得诗家路,寄语红尘莫讶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他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归宿,通过亲近自然来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风貌。
婆娑金马,转盼虚空,梦中蝴蝶。
燕赵佳人,良宵绮席偎粉靥。
书生潦倒名场,薄命元同妾。
还我渔矶,去题江上红叶。
细雨青蓑,狎波涛、鹭交鸥接。
舒卷闲云,生疏五陵豪侠。
东观残书犹在,偶翻行箧。
鲂鲤家乡,归来无用弹铗。
风波无恙且归耕,闽峤正秋清。
径边松菊缠芳草,春常在、南国霜轻。
荔子红垂古驿,榕阴绿满重城。开尊乌石听啼莺。
瀚海暮潮平。丹青已擅鸡林价,钟王法、当代知名。
高兴西园公子,安贫东郭先生。
绮阁东偏,红亭中峙,重经六客停骖。
庭前松柏,曾听主宾谈。
南极光芒不见,重逢处、绿鬓毵毵。
今朝也、苕溪月满,此会已成三。
坐中词客在,张华冀北,庾信江南。
把玉壶再酌,锦字还探。
独有枯槎入画,星缠里、醉倒双柑。
东风起、檐花落井,红影笑春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