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章靖冯公哀词·其三》
《章靖冯公哀词·其三》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睆箦绵疴革,中楹奠梦还。

蕝仪犹在野,书副即藏山。

友酹生刍洁,君恩刻印颁。

一朝交臂失,宁复易睎颜。

(0)
翻译
病榻上目光微弱,梦境中回到家中
祭奠仪式虽简陋,书籍副本深藏山间
朋友以青草祭奠,君恩如刻印颁发
一旦离别无法挽回,怎还能轻易改变容颜
注释
睆箦:形容眼神模糊。
绵疴:长期的疾病。
革:病愈。
中楹:屋中的正梁。
奠梦:寄托梦境。
蕝仪:简朴的祭奠仪式。
野:野外,简陋。
书副:书籍副本。
即藏山:隐藏在山中。
友酹:朋友的祭酒。
生刍洁:新鲜的青草,表示纯洁的敬意。
君恩:君主或尊者的恩赐。
刻印颁:像刻印一样颁发。
交臂失:失之交臂,错过机会。
宁复:岂能再。
易睎颜:轻易改变面容,表示难以忘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的作品,名为《章靖冯公哀词(其三)》。诗中的语言质朴古拙,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人遗物的珍视。

“睆箦绵疴革”一句,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一件旧时用物——箦,这种用竹丝编织而成的坐具,在诗中已经破旧,表面布满了皱纹和裂痕。它不仅是物质上的陈旧,更承载着主人对往昔岁月的深情。

“中楹奠梦还”则描绘出主人在门楣间安置一处可以入睡之地,似乎是在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那些美梦如今只剩下回味。

接下来的“蕝仪犹在野,书副即藏山”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内心的宁静。这里的“蕝仪”指的是一本书的封面或装饰物,表达了主人即使在户外,也不忘携带着知识和文化的象征。而“书副即藏山”则是诗人对知识的珍视与保护,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保持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独立。

“友酹生刍洁,君恩刻印颁”两句,通过酒水和印章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以及对君主恩泽的铭记。这里的“刍洁”指的是清洁的酒杯,而“友酹”则是朋友间相互敬酒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浓郁的情感联系。而“君恩刻印颁”则表达了对上级或君主赐予的印章(象征着权力和信任)的珍视,这种记忆被深深地铭刻在心。

最后,“一朝交臂失,宁复易睎颜”则是诗人对友情消逝的一种感慨。这里的“交臂失”意味着朋友之间的亲密接触不再,而“宁复易睎颜”则是一种无奈的情绪,表达了即使外界环境发生改变,也难以轻易地改变内心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旧物、自然、友情和君恩的回忆,展现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逝去美好的无力回归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野宿水仙院

古庙孤村外,阴森竹树联。

排空成翠幄,流响作山泉。

药院潜遗老,沧湄奉水仙。

绳床宜借我,惯著冷人眠。

(0)

裸人丛笑篇·其三

凿囷贯竹皮,括轮象日月兮卫其身,圆景双担色若银。

我闻无肠之东聂耳国,趋走捧持犹捧珍,又云一耳为衾一为茵;

非其苗裔强相效,呜乎坎德胡不辰!

(0)

杂诗·其二

冥鸿游八荒,回翔俯寥廓;

下视大嘴乌,飞鸣一何恶。

夺我树下巢,白昼喙雏鹊;

盘回未忍飞,欲救嗟力薄。

山梁多杀机,磐达少良木;

岂不图南行,所恨羽毛弱。

且辞篱下鴳,远伴云中鹤;

置身冥漠间,矰缴何所著。

回首谢老鸦,慎勿恣贪攫;

与为百鸷鸟,何如一秋鹗!

(0)

泊马蹄岙戏成·其二

笑马蹄,骨亦千金志千里;

追风逐电何处来,却与鲸鲵斗江水。

安得飞腾去渥洼,依然负图献天子!

(0)

寄怀徐闇公二首·其一

蹇予信姱修,始服遘天步;

扰扰风云驰,念之徒心怖。

四海选交游,椒兰渐非故。

会合总泥涂,乖违渐衢路。

所贵胆与肝,在远弥相附。

寒江已腹坚,鸿雁莽南骛。

太息物候迁,含情托毫素!

(0)

赠蓝田姻丈二首·其一

海疆借汝作干城,极北磺溪一柱擎。

堪叹河山成浩劫,能令草木亦疑兵。

貔貅在昔称威武,蛮触于今息战争。

独向鸡笼山上望,摩崖大笔合书名。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