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官广文馆,门巷正萧索。
王孙幸过我,开口有请托。
索诗慈顺堂,一再不可却。
人心有太平,此岂易描摸。
夭夭吹棘心,韡韡灿棣萼。
君方大欢足,天地费酬酢。
而我独零丁,诗复那可作。
因君索诗苦,谩荐尝试药。
中庸十五章,此理非外铄。
反身若不诚,为善终未乐。
我官广文馆,门巷正萧索。
王孙幸过我,开口有请托。
索诗慈顺堂,一再不可却。
人心有太平,此岂易描摸。
夭夭吹棘心,韡韡灿棣萼。
君方大欢足,天地费酬酢。
而我独零丁,诗复那可作。
因君索诗苦,谩荐尝试药。
中庸十五章,此理非外铄。
反身若不诚,为善终未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的作品《慈顺堂》,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广文馆官员的生活情境。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在官署中门庭冷落,但当有贵族子弟来访,提出索要诗作时,诗人感到责任在肩,难以推辞。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心难测的感慨,以自然界的生命力比喻世事的兴衰,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
诗中“夭夭吹棘心,韡韡灿棣萼”运用了比喻,棘心象征艰难困苦,棣萼则代表美好的希望,形象地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诗人感叹他人生活富足,而自己孤寂无依,创作诗歌也变得艰难。最后,诗人借《中庸》中的十五章道理,强调内在的真诚和自我反省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真诚才能真正体验到行善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式的表达,揭示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观察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诗人的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