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有幽怨,其意岂为秋。
西风多感伤,乃尔增百忧。
辗转长夜枕,徘徊千尺楼。
浮生能几时,年华亦易遒。
傥非拳拳志,谅复何所求。
天道或难平,此理可信不。
幽人有幽怨,其意岂为秋。
西风多感伤,乃尔增百忧。
辗转长夜枕,徘徊千尺楼。
浮生能几时,年华亦易遒。
傥非拳拳志,谅复何所求。
天道或难平,此理可信不。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怨思》。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内心的愁怨,与季节无关,而是源自于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首句“幽人有幽怨”,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一位内心充满愁绪的隐士。接下来,“其意岂为秋”一句,似乎在说这位隐士的愁怨并非因季节而起,而是源于更深层次的情感或思考。随后,“西风多感伤,乃尔增百忧”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愁绪,西风的凄凉与隐士内心的哀伤相互映照,使得忧愁倍增。
“辗转长夜枕,徘徊千尺楼”两句,通过描述隐士在长夜中的辗转反侧和在高楼上的徘徊,形象地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孤独。这不仅是身体上的行动,更是心灵深处的探索与反思。
“浮生能几时,年华亦易遒”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暗示了隐士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忧虑。“傥非拳拳志,谅复何所求”则提出了一个反问,似乎在探讨如果内心没有坚定的志向,那么在这短暂的生命中,人们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最后,“天道或难平,此理可信不”一句,将话题引向了命运与哲学层面的思考。它提出天道是否公正的问题,同时也暗示了对人生困境的一种理解与接受。整首诗在情感上深沉而复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宇宙真理的探求,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的细腻表达。
金马何曾半步行,碧鸡那解五更鸣。
侬家夫婿久离别,恰似两山空得名。
长叶翩翻绿玉丛,植来况是近梧桐。
美人闲立秋风里,羁客孤眠夜雨中。
情逐舞鸾偏易感,事随梦鹿渺难穷。
太湖石畔新凉院,何处吹箫月满空。
混元南岳初开,瑞云透出昆仑表。
星移电转,阴升阳降,红光缥渺。
鹤舞鸾翔,看乌龟共,赤龙蟠绕。
尽鸿蒙一气,烹成造化,神仙道,片时了。
云散十方三岛,洞天深、月明风袅。
此时占得,长生门户,遐龄体调。
吟咏从佗,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伴烟霞独向,非非境外,恨知音少。
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飏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