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春光到眼明,鸣鸠聒聒又嫌晴。
霏微自润花间色,沾洒虚闻叶上声。
蚯蚓上阶如得意,笋萌穿地欲妨行。
底须把滑登山去,小艇横波也有情。
几日春光到眼明,鸣鸠聒聒又嫌晴。
霏微自润花间色,沾洒虚闻叶上声。
蚯蚓上阶如得意,笋萌穿地欲妨行。
底须把滑登山去,小艇横波也有情。
这首《春雨》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描绘了春雨细腻而富有生机的景象。
首句“几日春光到眼明”,开篇即点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氛围,仿佛春光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让人心情愉悦。接着,“鸣鸠聒聒又嫌晴”一句,以鸣鸠的叫声反衬出晴天的单调与乏味,暗示春雨的到来将为这单调的春日增添几分生机与活力。
“霏微自润花间色,沾洒虚闻叶上声”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的轻柔与滋润。春雨细密如丝,润泽着花间的色彩,却似乎并未发出明显的声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意境。
“蚯蚓上阶如得意,笋萌穿地欲妨行”则进一步展现了春雨带来的生命力。蚯蚓在雨后的湿润土壤中欢快地蠕动,仿佛在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而新笋在雨水中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似乎在提醒人们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最后,“底须把滑登山去,小艇横波也有情”两句,诗人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即使是在雨中行走有些不便,但诗人却认为连小艇在水面悠闲地漂荡,都充满了情感与乐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雨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