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灯火若为情,一日箫笳有底声。
惆怅门前旧时路,白头扶杖夜深行。
十年灯火若为情,一日箫笳有底声。
惆怅门前旧时路,白头扶杖夜深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的《乐轩先师挽歌词(其一)》。诗中通过“十年灯火若为情,一日箫笳有底声”两句,描绘了对逝去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灯火十年,象征着时间的漫长与情感的深厚;而一日箫笳,则暗示了突然的离别与内心的震动。接下来,“惆怅门前旧时路,白头扶杖夜深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情绪,门前的旧路成了回忆的载体,白发人手持拐杖,在深夜里缓缓前行,既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
前日登高泛玉卮,击铜赓唱有新辞。
如何偶作销魂别,又复重吟把菊诗。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辖盛官仪。
烦君见想欢言者,可奈衡门绝贡綦。
眼来眼去,未肯分明道。有意于人甚不早。
谩教我、心下终日悬悬,星□事,知他何时是了。
几回猜伊意,也是难为,拟待偷怜又胆小。
奈何我已狂迷,怎肯乾休,情深后、不免求告。
但只教、时时得些儿,便拼了一生,为伊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