夘峰高耸碧孱颜,见素真人此炼丹。
古井水寒通远海,紫坛云暖拥群山。
境超大地三千界,天近层楼十二阑。
遥想瓣香朝谒处,青霞深护玉宸班。
夘峰高耸碧孱颜,见素真人此炼丹。
古井水寒通远海,紫坛云暖拥群山。
境超大地三千界,天近层楼十二阑。
遥想瓣香朝谒处,青霞深护玉宸班。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次韵胡元帅题夘山》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山中仙境图。首句“夘峰高耸碧孱颜”,形象地展现了夘山峻峭挺拔,峰顶如碧玉般清秀。"见素真人此炼丹"暗指此处曾有仙人修炼,增添了神秘色彩。
“古井水寒通远海”写的是山中的古井,水质清凉,仿佛直通大海,暗示了山川的深远与灵气。“紫坛云暖拥群山”则描绘了紫色仙坛被温暖祥云环绕,与周围的群山相映成趣,营造出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境超大地三千界,天近层楼十二阑”进一步强调了夘山的超然地位,似乎其境域超越了世俗的三维空间,接近天庭的层次。最后,“遥想瓣香朝谒处,青霞深护玉宸班”表达了对仙人或神圣之地的敬仰和向往,想象着朝圣者在青霞笼罩下,向山顶的宫殿进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夘山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气息,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道教仙境的崇尚和追求。
一洞入山腹,一洞凌苍穹。
宛转最高顶,缥缈悬虚空。
下压扬江水,上卓玉皇宫。
俯首江山小,两腋挟天风。
三磴千百折,蚁穴出游龙。
金陵在何处,一气连溟濛。
蜀江万里来,吴地一线中。
浦口九龙山,帆片如飞蓬。
江上八卦洲,点点覆青枫。
仪真与六合,目尽不可穷。
咫尺燕子矶,呼吸天可通。
栏杆落鸟背,平视太阳红。
长啸下高阁,放棹大江东。
胜绝千古称,胡乃一邱陵。
三国六朝间,长此阅废兴。
北顾复何有,江树渺冥冥。
赖有瓜洲渡,远入广陵城。
我从山头望,复向山中行。
栏杆百千尺,石磴三五成。
入寺访古迹,第一江山亭。
亭畔梳妆阁,下有很石横。
吴王留战帜,夫人留艳名。
梁鼎不可见,晋画已无形。
诸葛孙刘风,遗烈尚轰轰。
矫哉赞皇公,铁塔馀半层。
山腰云渺渺,江上风泠泠。
夕阳红到海,洪流去不渟。
骚人争凭吊,英雄事凌兢。
惟此一拳石,一顾今古更。
山小而江长,万派可扬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