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社有明月,夜半吐光寒。
淮南草木飞动,秀出斗牛间。
自有秦沙以后,试问少游而下,谁卷入毫端。
补衮仲山甫,冰雪照云寰。霄汉近,绣衣去,锦衣还。
江南且为梅醉,莫道岁将阑。
三百六旬欲换,五百岁终才始,日月两循环。
酌彼金错落,浇此碧琅玕。
甓社有明月,夜半吐光寒。
淮南草木飞动,秀出斗牛间。
自有秦沙以后,试问少游而下,谁卷入毫端。
补衮仲山甫,冰雪照云寰。霄汉近,绣衣去,锦衣还。
江南且为梅醉,莫道岁将阑。
三百六旬欲换,五百岁终才始,日月两循环。
酌彼金错落,浇此碧琅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月与自然景物交织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对月亮和草木飞动的细腻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长存的渴望。
“甓社有明月,夜半吐光寒。”这里的“甓社”指的是空旷的庭院,“明月”象征着孤独与清冷,夜晚吐出的月光给人以寒凉之感。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接下来的“淮南草木飞动,秀出斗牛间。”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淮南”指的是江南一带,以温暖湿润著称,这里的草木在夜晚也能生机勃勃地飞动,甚至能够从星辰之中显现出来(“秀出斗牛间”)。这种超乎寻常的景象,充满了诗意。
“自有秦沙以后,试问少游而下,谁卷入毫端。”这里诗人提及历史上的秦朝时期的广阔沙漠,而后询问自那以后,有哪位游子能够深入到这些细微之处。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生命流逝的沉思。
“补衮仲山甫,冰雪照云寰。”“补衮”可能是指修补衣衫,“仲山甫”则是一种高洁的象征。这里通过对比冷艳如冰雪之美,以及天空广阔(“照云寰”),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清净无染。
“霄汉近,绣衣去,锦衣还。”这几句描写的是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霄汉(即长江)之水不断流动,而绣衣与锦衣则象征着不同的时光和心境。
“江南且为梅醉,莫道岁将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要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就像沉醉于梅花之中,不必去计较年华渐老。
最后,“三百六旬欲换,五百岁终才始,日月两循环。酌彼金错落,浇此碧琅玕。”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长寿的渴望,以及希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寻求精神的充实和升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