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势孤高映小池,盘盘一道出林霏。
平诛岩腹草茅尽,直望海门烟火微。
树石满前供胜赏,溪山无处隐清晖。
宣城丽句人争诵,珍重阳春和者稀。
亭势孤高映小池,盘盘一道出林霏。
平诛岩腹草茅尽,直望海门烟火微。
树石满前供胜赏,溪山无处隐清晖。
宣城丽句人争诵,珍重阳春和者稀。
这首诗名为《远亭》,作者是宋代诗人郑伯玉。诗中描绘了一座孤独挺拔的亭子倒映在小池之中,其蜿蜒的小径穿过林间雾霭。岩壁陡峭,周围的茅草已被削平,视线可直达远方的海门,那里只有微弱的烟火点缀。诗人眼前尽是树木岩石构成的美景,溪水山峦将清晖洒落无处不在。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座远亭附近流传着诗人美丽的诗句,人们竞相传颂。结尾表达了对这些佳作的珍视,感叹能与之共鸣的人却不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远亭的孤高之美及其引发的文人墨客的情感共鸣。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凄凄还切切,戍客多离别。何处最伤心?
关山见秋月。关月竟如何?由来远近过。
始经玄兔塞,终绕白狼河。
忽忆秦楼妇,流光应共有。
已得并蛾眉,还知揽纤手。
去岁照同行,比翼复连形。
今宵照独立,顾影自茕茕。
馀晖渐西落,夜夜看如昨。
借问映旌旗,何如鉴帷幕。
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几时征戍罢,还向月中归。
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
便把江山为己有,岂知台榭是身雠。
金城暗逐歌声碎,铁瓮潜随舞势休。
谁识古宫堪恨处,井桐吟雨不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