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镇在越泽在吴,东南形势凭江湖。
不知弱水竟何处,恍若员峤连方壶。
海门潮至飞雪涌,天竺雨过遥青纡。
十年不见看愈好,正复妙笔那能图。
苍松摇风翠盖偃,芳草藉地柔茵铺。
僧舍朝游恣登览,酒楼夕醉争歌呼。
朅来俛仰春又晓,对花无语空长吁。
作诗既非拙者事,强欲写书编泽蒲。
伟哉得志佐明主,进退百辟称鸿儒。
应怜伺候奔走辈,终日趑趄仍嗫嚅。
山镇在越泽在吴,东南形势凭江湖。
不知弱水竟何处,恍若员峤连方壶。
海门潮至飞雪涌,天竺雨过遥青纡。
十年不见看愈好,正复妙笔那能图。
苍松摇风翠盖偃,芳草藉地柔茵铺。
僧舍朝游恣登览,酒楼夕醉争歌呼。
朅来俛仰春又晓,对花无语空长吁。
作诗既非拙者事,强欲写书编泽蒲。
伟哉得志佐明主,进退百辟称鸿儒。
应怜伺候奔走辈,终日趑趄仍嗫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作的热情。开篇“山镇在越泽在吴,东南形势凭江湖”两句,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一个地理环境,将读者带入一个由山、水构成的壮丽世界。“不知弱水竟何处,恍若员峤连方壶”表现了诗人对未知之地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幻想。
“海门潮至飞雪涌,天竺雨过遥青纡”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自然现象,如海潮和飞雪、远处的雨后天空,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紧接着,“十年不见看愈好,正复妙笔那能图”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深情以及对绘画艺术的向往和自信。
“苍松摇风翠盖偃,芳草藉地柔茵铺”通过描写松树与芳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也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僧舍朝游恣登览,酒楼夕醉争歌呼”则是诗人生活的一种写照,他把自己的日常活动,如游览、饮酒、吟唱,融入到这幅山水画中,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艺术创作的源泉。
“朅来俛仰春又晓,对花无语空长吁”表达了一种在自然之美前沉醉不已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言语的深情。
最后,“作诗既非拙者事,强欲写书编泽蒲。伟哉得志佐明主,进退百辟称鸿儒”则是对自我艺术创作和政治理想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才华的信心,以及对于服务于明主、实现政治抱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础和丰富的艺术造诣。
赤岸无波海尘起,蟠桃枝上花成子。
玉仙邂逅赴瑶池,云角凌空月如水。
孑孑干旌引素霓,白骡蹀躞骋骄嘶。
佩环流响入碧落,雾鬓约略风鬟低。
鸾尾金寒歌扇影,铢衣露湿香痕冷。
银汉斜回星彩沈,渐渐扶桑耀初景。
齐州九点春微茫,六龙腾驾催晨光。
空歌不到碧云梦,蝴蝶牵愁愁正长。
綵霞一灭琼台路,想像徒怜蕣英暮。
青鸟千霜去不还,犹许留情向豪素。
禅房夜半客不眠,携琴在月月在天。
为余爱琴复爱月,指下微风响七弦。
七弦悠悠凡几弄,月过星移天不动。
满院春烟散泣麟,无数飞花扑鸣凤。
曲终客去月亦沈,泠然一清世上心。
山高水流君不见,耳畔空存月下音。
城市苦堀堁,山楼夙相期。
结构已经岁,登眺始于兹。
东引极绵旷,西临叠歧嶷。
恰与翠屏晤,赏兼丹霞私。
月耿婉夕槛,岚凝界晨楣。
栖迟更累日,应接非一时。
淙壑转靡息,森林杳频迷。
云区见崖鹿,阳岫闻山鸡。
物意惬所适,吾踪合相追。
心惟幽讨会,兴及清秋宜。
颇怪籧篨客,顾觉神翻飞。
君其日强饭,永言随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