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老人嗜泉石,八尺素缣写秋色。
顿使窗头开翠微,复令箧里流丹碧。
翩翩逸兴殊未已,更拨苔文青可指。
摆脱骊黄见神骏,洗尽铅华出西子。
徐君那得不破颜,此身如坐清泠间。
未损嘉宾一日橐,买尽沃州千万山。
吴中好事家相属,得陇何人堪望蜀。
断无明月映连城,或可昆冈矜片玉。
君不见开元王右丞,南唐董北苑。
丹青一片流至今,前辈风神更超远。
一峰固是餐霞侣,知音未敢轻舒卷。
一峰老人嗜泉石,八尺素缣写秋色。
顿使窗头开翠微,复令箧里流丹碧。
翩翩逸兴殊未已,更拨苔文青可指。
摆脱骊黄见神骏,洗尽铅华出西子。
徐君那得不破颜,此身如坐清泠间。
未损嘉宾一日橐,买尽沃州千万山。
吴中好事家相属,得陇何人堪望蜀。
断无明月映连城,或可昆冈矜片玉。
君不见开元王右丞,南唐董北苑。
丹青一片流至今,前辈风神更超远。
一峰固是餐霞侣,知音未敢轻舒卷。
这首元代诗人柯九思所作的《题黄子久为徐元度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子久(黄公望)为徐元度所绘画卷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诗中首先赞美了一峰老人对泉石的喜爱,通过“八尺素缣写秋色”形象地描绘了画卷的广阔与秋季景色的丰富。接着,“顿使窗头开翠微,复令箧里流丹碧”,生动地展现了画卷的色彩与生机,仿佛将窗外的翠绿与箱中的丹碧都融入了画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翩翩逸兴殊未已,更拨苔文青可指”,进一步描绘了画卷中人物的灵动与细节的精致,仿佛在画卷上轻轻拨动苔藓,可见其细腻入微的艺术处理。接下来,“摆脱骊黄见神骏,洗尽铅华出西子”,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画卷中马匹的神韵与女子的纯净之美,展现出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深刻理解。
“徐君那得不破颜,此身如坐清泠间”,表达了观画者内心的震撼与愉悦,仿佛置身于清凉的世界之中,享受着艺术带来的宁静与美好。最后,“未损嘉宾一日橐,买尽沃州千万山”,则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画卷之珍贵,如同拥有整个沃州的山川,令人向往不已。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引用开元时期的王维(王右丞)和南唐时期的董源(董北苑),进一步提升了黄子久作品的艺术地位,强调其作品如同丹青一片,流传至今,前辈们的风神更是超越了时代,展现出黄子久作为艺术家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黄子久作品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艺术成就,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艺术精神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深度的诗作。
合江县下初语离,共说再会知何时。
寿栎堂前哄一笑,人生聚散真难料。
青灯话旧语未终,船头叠鼓帆争风。
草草相逢复相送,直恐送迎皆梦中。
昨闻亲上安边奏,玉阶从容移禁漏。
天香怀袖左鱼符,归作双亲千岁寿。
我今老病塘蒲衰,君归报政还复来。
万里傥容明月共,更期后梦如今梦。
天马西极来,目力尽九寰。
执辔者谁欤,堕此空谷间。
草深石齧足,一跃度孱颜。
长风送逸驾,荡荡登虎关。
五云清都上,白日开帝闲。
钩陈动光彩,球琳锵辔环。
亦复念旧群,依然叹驽顽。
红尘起天末,可望不可攀。
一丘乃中虚,洞穴四无碍。
却略岩岫杳,黝纠石床怪。
苍牛饮前池,碧罅滟微濑。
雕锼具百巧,图画窘千态。
哀湍写坏磴,冻雨湿空翠。
疏梅照草棘,瘦竹拔蹊隧。
当时闾阎子,目力在尘外。
孤童藐难料,奇事疑有待。
谁欤千金捐,来换把茅盖。
不仙亦足豪,众垤皆累块。
我评北山游,胜绝此无对。
玲珑讵可小,孰能为之大。
金星荧荧眉子绿,婺源琢石如琢玉。
宝玩何曾救枵腹,但爱文君远山蹙。
文人笔阵森五兵,书品入妙仍诗名。
我有陂陀天海样,与公文字俱金声。
枭卢一掷不须呼,况敢定价论车渠。
只烦将到妆台下,试比何如京兆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