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长陈寿赞,无首杜陵诗。
庙貌并公论,如今胜昔时。
非长陈寿赞,无首杜陵诗。
庙貌并公论,如今胜昔时。
这首诗《十八坊诗·卧龙》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非长陈寿赞,无首杜陵诗”开篇,巧妙地将卧龙与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陈寿和杜甫相提并论,暗示了卧龙(诸葛亮)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接下来,“庙貌并公论,如今胜昔时”两句,则表达了对诸葛亮祠庙的景仰之情以及对其品德和功绩的普遍赞誉,强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他的敬仰和评价并未减弱,反而更加凸显其历史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后世对诸葛亮智慧、忠诚和治国才能的广泛认可。通过对比陈寿和杜甫的作品,进一步突出了诸葛亮在历史和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使得这首诗既具有历史感,又富有文学韵味。
依山茅屋两三间,与世相遗尽日閒。
背拥蓝屏半天碧,面对参差横架山。
径草蒙头云覆屋,泉甘土肥似盘谷。
剑峰林密杳无边,绵峡潭深幽莫烛。
有鲜可食美可茹,康乐和平长自饫。
有时拂石弄泉声,有时策杖登山去。
山中日沈山月出,岩暝林晦总佳适。
平石如台倚山隈,准拟结茅閒读易。
尚论古人得我心,商傅周姜汉子陵。
好共栽桃艳长春,却恐渔父来相寻。
玉楼工就故人仙,宿草离离起暮烟。
曾说项斯谁复记,尚怀中散子真贤。
鼎来穷巷方今日,胜读残编已十年。
西望犹能话离索,秋风来共钓鱼船。
雨绝春风和,沉栖慕遐瞩。
野火开丛荆,遥岑路径熟。
极顶如掌平,群峰四环矗。
人言古观基,突兀此有屋。
半岭汲饷劳,跻攀怨僮仆。
一朝风霆怒,捲落置前麓。
至今五云宫,宛在平原曲。
年代远莫稽,儿童记樵牧。
每闻风雨时,钟声隐岩谷。
披寻杳无迹,灵境信非俗。
苔花蚀碎瓦,字迹不可读。
居人传神奇,客子骇心目。
振襟坐危磐,阆风想晞沐。
转石落悬岩,砰雷震山腹。
徘徊不能去,登览兴未足。
一笑下田家,题诗寄游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