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觉如梦,至理色即空。
林莺一声曙,天地为启蒙。
名蓝存胜迹,新花发故丛。
此中有密谛,安能启仰公。
浮生觉如梦,至理色即空。
林莺一声曙,天地为启蒙。
名蓝存胜迹,新花发故丛。
此中有密谛,安能启仰公。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名为《涌泉寺八咏(其四)仰公春晓》。孙传庭以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悟见长,此诗亦不例外。
“浮生觉如梦”,开篇便以“浮生”二字点出人生的虚幻与短暂,如同梦境一般,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接着,“至理色即空”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关于“色即是空”的哲理,即世间万物皆是虚幻无常,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
“林莺一声曙,天地为启蒙”,通过清晨林中黄莺的一声啼鸣,唤醒了整个天地,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画面,也暗含了对人生新起点的期待与向往。
“名蓝存胜迹,新花发故丛”,“名蓝”指有名的寺庙,这里指的是涌泉寺,而“胜迹”则指美好的遗迹或景观。诗句表达了对涌泉寺及其历史文化的赞美,同时“新花发故丛”则寓意着新生与繁荣,展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最后,“此中有密谛,安能启仰公”一句,诗人似乎在暗示涌泉寺中蕴含着深奥的真理或秘密,而“安能启仰公”则表达了对仰公(可能是指寺中的高僧或某位重要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只有仰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存在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涌泉寺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切情感。
望里楼台,不复旧时基址。雨飞风骤,一霎成今古。
芳名犹在,空忆当年箫鼓。只如此际,足销魂矣。
仆本恨人,一舸蒹葭深舣。
凭高眺远,正目送归鸿去。
玲珑窗户,依旧迷离烟雨。聊凭杯酒,遣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