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寻山胜,幽怡只此偏。
岩悬垂树迥,磴断杂云还。
信美非尘世,虚疑隔化天。
群峰行欲堕,旷邈识孤骞。
晓色寻山胜,幽怡只此偏。
岩悬垂树迥,磴断杂云还。
信美非尘世,虚疑隔化天。
群峰行欲堕,旷邈识孤骞。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探访山中寺庙的宁静与超凡脱俗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景色的幽静与神秘。
“晓色寻山胜”,开篇点题,晨光初照,诗人踏上寻访山中寺庙的旅程,暗示着一种超越日常的探索精神。“幽怡只此偏”,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宁静与愉悦只在偏远之地才能体验到,隐含着对尘世喧嚣的逃避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岩悬垂树迥,磴断杂云还。”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岩石高耸,树木倒悬,展现出一种峭拔的美;山路被杂云遮掩,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氛围。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坚硬的岩石与柔韧的树木、稳定的山路与变幻的云雾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动态美。
“信美非尘世,虚疑隔化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刻感受。他认为这美景并非人间所有,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充满了神秘与超脱。这里的“化天”可能指的是仙境或理想中的天堂,强调了这种美的不凡与神圣。
“群峰行欲堕,旷邈识孤骞。”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群山似乎在移动,仿佛要坠落一般,展现出山势的雄伟与壮观。同时,“旷邈”和“孤骞”则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广阔视野,以及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