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植是何年,岩岩挺寥廓。
风雷已屡起,霜雪终不著。
先生立其中,偃蹇相参错。
高标与秀气,鼎足冠伊洛。
想此堂成初,来贺纷燕雀。
醉哦渊明句,众鸟欣有托。
伟哉拔俗姿,闻见穷浩博。
钟鼎列珍玩,图史谐至乐。
小人辱忘年,高义见啸诺。
讵敢窥藩篱,庶遂饫糟粕。
南池俯空旷,倒影如衡霍。
乘月抱琴过,坐石幽弄作。
对植是何年,岩岩挺寥廓。
风雷已屡起,霜雪终不著。
先生立其中,偃蹇相参错。
高标与秀气,鼎足冠伊洛。
想此堂成初,来贺纷燕雀。
醉哦渊明句,众鸟欣有托。
伟哉拔俗姿,闻见穷浩博。
钟鼎列珍玩,图史谐至乐。
小人辱忘年,高义见啸诺。
讵敢窥藩篱,庶遂饫糟粕。
南池俯空旷,倒影如衡霍。
乘月抱琴过,坐石幽弄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诗人通过对双松堂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高洁脱俗的人生态度。
“对植是何年,岩岩挺寥廓”开篇即设置了一幅宏伟古朴的画面,两棵松树像是岁月的见证,屹立于坚硬的岩石之间,显示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接下来的“风雷已屡起,霜雪终不著”则是对这生长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霜雪,这些松树都未曾被击倒,表现出一种坚强与不屈。
“先生立其中,偃蹇相参错”中的“先生”,或许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对某位高洁之士的称呼,表明在这样的一片环境中,有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而“偃蹇相参错”则形容这座堂宇的结构和布局,给人一种错落有致、自然而然的感觉。
“高标与秀气,鼎足冠伊洛”中的“高标”、“秀气”可能指的是松树或是建筑物的修长俊美,而“鼎足冠伊洛”则形容其雄伟壮观,如同古代的鼎足一样巍峨。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一种对过去与现实生活的回顾和反思,诗人想象到堂宇初成时的热闹场面,以及自己如今独自徘徊于此,心境万千。尤其是“伟哉拔俗姿,闻见穷浩博”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几句,“钟鼎列珍玩,图史谐至乐”写出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享受着历史遗迹带来的悠然自得,而“小人辱忘年,高义见啸诺”则是对自己身处世俗但心怀高远理想的自嘲。紧接着,“讳敢窥藩篱,庶遂饫糟粕”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不屑一顾,但也并非完全拒绝,而是选择了一种适度的享受。而“南池俯空旷,倒影如衡霍”则是一幅水面倒映松树的美丽景象,形容其宁静与和谐。
诗歌结尾处,“乘月抱琴过,坐石幽弄作”展现了诗人在夜晚的月光下,以琴声伴随着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艺术为伍的生活态度。
安康甲第天下传,玉题绣井摩云烟。
落成鼓吹震百里,意气欲压秦山川。
第中筑堂最宏丽,奎画岌岌蛟龙缠。
知公所喜在勇退,顾视解组如登仙。
公心虽尔天未可,终倚北伐铭燕然。
十年宿卫功第一,小却卧护长淮边。
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下珠履逾三千。
愿公小缓高枕计,即今河雒犹腥膻。
出师鸡鹿拥皂纛,画象麒麟峨玉蝉。
是时公喜客亦乐,为公满泻黄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