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
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
纤纤翠蔓诗催发,皎皎霜葩发斗新。
只有《来禽青李帖》,他年留与学书人。
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
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
纤纤翠蔓诗催发,皎皎霜葩发斗新。
只有《来禽青李帖》,他年留与学书人。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故土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恩惠的感激之心。
"故山桃李半荒榛"一句,设定了一种时光流逝、万物更新的意境。桃李本为繁华之物,这里却是“半荒榛”,表现了岁月带来的沧桑变化,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粗报君恩便乞身",则表达了一种急切的心情。诗人希望以最直接、简朴的方式来回报朋友的恩惠,即使是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交换。
接下来的两句"竹簟暑风招我老,玉堂花蕊为谁春",通过对竹林中凉风和宫殿内盛开花朵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感慨。"招我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给个人带来的影响,而"为谁春"则是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停留的一种无奈。
"纤纤翠蔓诗催发,皎皎霜葩发斗新"两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植物生长的景象,并通过“诗催发”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激荡和灵感涌现。
最后一句"只有《来禽青李帖》,他年留与学书人",则是说在诗人的心中,只有那份远古的美好记忆——《来禽青李帖》才是真实而珍贵的。这里既表达了对过往文化遗产的尊重,也透露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