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里看山好,好在什么处。
要见老云门,不落第二句。
日里看山好,好在什么处。
要见老云门,不落第二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的《颂古三十三首》中的第二十七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禅意的独特见解。"日里看山好,好在什么处",诗人赞美白天山景的美好,但并未直接点明何处最美,而是引导读者去探寻。"要见老云门,不落第二句",这里的"老云门"可能象征着深奥的禅理或者高人隐士,诗人强调的是超越表面的欣赏,追求的是深层次的理解,即不满足于一般的赞叹,而要深入体验和领悟其中的真谛,这正是禅宗强调的直观体悟和不落言筌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禅修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体验超越表象的深层含义。
喔喔鸡啼墅,狺狺犬吠村。
遇樵微有路,因汲半开门。
老子将停轨,舆人请载奔。
诘朝如未已,兀坐复奚论。
我亦贪奇观,行因用汝言。
既孤裘坐拥,宁惮笔时援。
柳絮憎陈语,梅花忆故园。
冻髭真易折,皴手讵能温。
地迥阙虎落,秋来逢鼠偷。
贫居乏给使,力作费营谋。
邻近俱相集,欢言卒未休。
浊醪浇渴肺,香饭饱饥喉。
密筱分新翠,深林失故稠。
斩除才就束,委积动成丘。
经布潜依堑,蛇行曲过沟。
周遭类屏障,森列胜戈矛。
黄耳斯逃责,青毡好在不。
幽栖知有托,高枕得无忧。
废宅委尘埃,梅花亦自开。
九泉无起日,双鬓有新摧。
索莫生何理,飘零句易哀。
若为归去晚,茅屋老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