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起舞三人漫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
曲肱薤簟有佳处,梦觉琼楼空断魂。
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起舞三人漫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
曲肱薤簟有佳处,梦觉琼楼空断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一个夏夜清醒后的独特体验与情感流露。
开篇“羽虫见月争翅翻”,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夏夜中小虫对于月光的自然吸引,它们围绕着月亮飞舞,这不仅是对夜晚静谧氛围的一种描摹,也隐喻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寄托之所的向往。
“我亦散发虚明轩”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投射,他仿佛也像那些小虫一样,想要飞翔到更高远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光明与清醒。这不仅是对个人自由意志的一种宣泄,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束缚的渴望。
“千梳冷快肌骨醒”,通过对夜晚凉风的描写,传递了诗人在酒醒后对身体清爽、精神觉醒的体验。这里的“千梳”形容的是夜风的柔和而又强劲,是一种既让人感到舒适又带有几分寒意的感觉。
“风露气入霜蓬根”,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在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诗人通过对风和露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同时也暗示着一种生命力在低温中悄然苏醒的意象。
“起舞三人漫相属”,这里的“三人”可能是指诗人及其朋友,或许只是虚构的形象,通过共同起舞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相通与共鸣。这种无拘无束的舞动,是诗人内心自由自在的一种体现。
“停杯一问终无言”,这一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越语言的默契。在酒醒后的宁静夜晚,诗人与友人之间不需要多余的话语,因为他们的心灵早已相通于无形。
“曲肱薤簟有佳处”,这里的“曲肱”指的是舒适地倚靠,“薤簟”则是一种香草。诗人找到了一个既舒适又能让心情得到愉悦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他可以放松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梦觉琼楼空断魂”,最后一句通过对梦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在清醒后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琼楼”是仙境的代名词,而“梦觉”则意味着从幻想中唤醒。诗人的灵魂似乎在梦中与神仙共游,但当他醒来时,那些美好的幻象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无法再现。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清醒后各种感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思。它不仅是对一个夏夜静谧氛围的描摹,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探索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