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出水翠云浮,舁轿拖舟岂厌游。
澶漫渠河方涉夏,萧条竹树已迎秋。
衔杯兴尽人先醉,舞剑歌长客易愁。
八月江湖翻渤澥,长竿更约与君投。
崔嵬出水翠云浮,舁轿拖舟岂厌游。
澶漫渠河方涉夏,萧条竹树已迎秋。
衔杯兴尽人先醉,舞剑歌长客易愁。
八月江湖翻渤澥,长竿更约与君投。
这首元代诗人杨载的《次韵萧君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游历图景。诗中以“崔嵬出水翠云浮”开篇,巧妙地将山峦与水面的翠绿云雾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美景。接着,“舁轿拖舟岂厌游”一句,通过描述人们不辞劳苦地乘船游玩,展现了水乡生活的闲适与乐趣。
“澶漫渠河方涉夏,萧条竹树已迎秋”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夏日里宽阔的水道和繁忙的交通景象,另一方面则预示着秋季的到来,竹林和树木逐渐凋零,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这种季节变换的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添了时间流逝的感慨。
“衔杯兴尽人先醉,舞剑歌长客易愁”则进一步描绘了游人欢聚一堂的情景。在饮酒作乐之后,人们或醉或愁,情绪复杂,体现了聚会中的欢乐与忧伤并存。最后,“八月江湖翻渤澥,长竿更约与君投”两句,以八月的江湖波涛汹涌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约再次出游的愿望,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乡景色、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一江遥隔水盈盈,佳句开缄四座惊。
芳草难萦孤客梦,落花留恨故人情。
聊将红豆传衷曲,寄到珍珠照眼明。
为报平安眠食好,年来心节喜双清。
放舟出西城,言游云栖寺。
主宾四五人,欢笑若同气。
连山秋稼香,一碧了无际。
系舟上丹梯,恍若出尘世。
材岸柳风柔,石径松阴细。
古寺晚霞明,澄潭滴空翠。
洞欹石瓮裂,泉香茶铛沸。
细啜小团月,犹忆惠山味。
修竹逼危崖,上无容足地。
徘徊转北山,忽逢痴径至。
谷暖山花明,秋老木叶薙。
小洞媚清泉,老洞盘薜荔。
历落丹碧祠,创自柳下季。
归舟夜色昏,日落山容闭。
回首溯前游,如梦已不记。
西湖湖水平如掌,小艇恰受人三两。
山光叆叇天无云,落日双丸波荡漾。
天风浪浪水鸟飞,双桨划碎红玻璃。
琼楼贝阙出复没,回视城头烟树犹迷离。
行行已至湖当中,孤山涌出金银宫。
明霞万道光祝融,四围奇景来无穷。
有客啸歌阳春曲,手摇兰桨声戛玉。
水底蛟龙不敢听,前歌未竟后歌续。
吾侪放浪本天真,贫贱未足穷其身。
安得持杯三万六千朝,日日放歌湖上遨。
青山如友酒如胶,王侯将相等弁髦。
头上惟见酒星摇,足根踏破青琼瑶。
千言下笔风捲涛,淋漓元气兴逾豪。
客谓子言太无赖,人世谁出利名外。
逃名弃利作达观,饥驱寒迫愁无奈。
何如今朝放棹来湖边,湖中风月不论钱。
归来饱饭且醉眠,心无挂碍身即仙。
客闻我言哑然笑,白堤新柳馀残照。
堤边骢马倦游归,山色湖光更入妙。
《涌金门渡湖歌》【清·方仁渊】西湖湖水平如掌,小艇恰受人三两。山光叆叇天无云,落日双丸波荡漾。天风浪浪水鸟飞,双桨划碎红玻璃。琼楼贝阙出复没,回视城头烟树犹迷离。行行已至湖当中,孤山涌出金银宫。明霞万道光祝融,四围奇景来无穷。有客啸歌阳春曲,手摇兰桨声戛玉。水底蛟龙不敢听,前歌未竟后歌续。吾侪放浪本天真,贫贱未足穷其身。安得持杯三万六千朝,日日放歌湖上遨。青山如友酒如胶,王侯将相等弁髦。头上惟见酒星摇,足根踏破青琼瑶。千言下笔风捲涛,淋漓元气兴逾豪。客谓子言太无赖,人世谁出利名外。逃名弃利作达观,饥驱寒迫愁无奈。何如今朝放棹来湖边,湖中风月不论钱。归来饱饭且醉眠,心无挂碍身即仙。客闻我言哑然笑,白堤新柳馀残照。堤边骢马倦游归,山色湖光更入妙。
https://shici.929r.com/shici/IuKTK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