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沉饮非荒宴,凛然忽颓山。
或人欲问事,已醉不能言。
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
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诗中,诗人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饮酒乐趣的追求和个人心境的描绘。"沉饮非荒宴"表明他并非沉迷于无度的宴饮,而是深沉地品味酒中的意味;"凛然忽颓山"则形象地写出饮酒带来的某种精神上的震撼,仿佛眼前的山峰都为之倾倒。
面对别人的询问,诗人因醉酒而无法清晰表达,但他并不在乎个人的名声是否因此流传,只关注于酒中的自在与适意。"古来亦如此,名字垂千年"暗含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体验而非外在的声名。最后两句"但问酒中适,岂计饮者传"更是强调了诗人对饮酒本质的理解,即追求的是饮酒时的愉悦,而非追求被后人铭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饮酒为媒介,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
曾将太乙推主客,不眠坐数莲花滴。
今年春夏甲子雨,白发无端为忧国。
乘船入市谶不虚,平陆成江势何斥。
乃当六月初五夜,天意冥冥难察识。
直疑女娲功未完,石破天穿地维折。
飞廉上助澎湃威,冯夷不辟泉源脉。
城中鱼鳖混生人,楼堞瀰漫不计尺。
彭城当年二丈八,苏公堤卫无遗迹。
喜闻贤守力赈济,安得神人拔其塞。
不然帝复陆浑怨,特遣五龙施此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