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牵间关半月程,陆行迢递复山行。
明朝喜泛清江棹,稳挂归帆听水声。
车牵间关半月程,陆行迢递复山行。
明朝喜泛清江棹,稳挂归帆听水声。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长途跋涉后,即将乘船归家的喜悦心情。首句“车牵间关半月程”以车行喻人行,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漫长,其中“间关”二字富有音韵美,仿佛能听见车轮在崎岖道路上的滚动声。接着,“陆行迢递复山行”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遥远和艰难,陆地与山地的交替行进,增加了行旅的挑战性。
“明朝喜泛清江棹,稳挂归帆听水声”则转向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人想象着明日清晨,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归帆稳挂,耳边是潺潺的流水声,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宁静之美,更蕴含着心灵的解脱与归宿感。通过这一转变,诗人表达了对结束劳顿、回归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人的内心世界,从旅途的艰辛到归途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乐观与对自然的热爱,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音乐美。
雕鞍芳径,翠管长亭,春酲不负妍华。
几丈闲愁,寄风吹落天涯。
深深小帘朱户,是何人、重整香车。
愁未醒,记竹西歌吹,柳下人家。
眉锁何曾舒展,看行人都是,醉眼横斜。
寄语高阳,从今休唤流霞。
残春又能几许,但相从、评水观茶。
清梦远,怕东风、犹在杏花。
我欲游广陵,江湖浩难涉。
喜有琼花枝,相随在巾箧。
北人初不识,谓是玉蝴蝶。
天妃绝世艳,乃以方妓妾。
古祠惟一株,他种不欲接。
春风乱百草,红紫斗纷煜。
皓然姑射姿,岂少朱粉颊。
铁干已峥嵘,云朵正稠叠。
书林日清閒,万虑坐收摄。
悠然对妙笔,颇与幽兴惬。
彷佛未易得,吟思舌徒嗫。
萱堂有秋花,对客如劝侑。
人生本多事,更以百忧副。
愔愔横天壤,扰扰迷刻漏。
倾地救海涸,揭柱支山仆。
徒将一心淑,日与万虑斗。
不如偷馀閒,来此玩孤秀。
荧荧千明缸,照映相前后。
凝气粲如笑,泣露乱欲溜。
颓然寓远怀,可以消永昼。
吾兄儒林杰,器业包宇宙。
崎岖从远宦,为国警边候。
飞沙蔽城隍,积雪冷襟袖。
颇思东南州,水竹两幽茂。
楼台压江涛,窗户排云岫。
翘瞻不可见,梦想劳头脰。
樊笼送飞鸿,槛井看腾狖。
暂凭时景佳,宽此腰围瘦。
吾侪所至乐,未厌夷居陋。
宾侣时可邀,从容醉方侑。
促促客行远,悠悠山路长。
南归当六月,复值此骄阳。
祝融秉炎火,清晓升扶桑。
流焰锻地精,兀兀驰涧冈。
篮舆如入焙,坐席似探汤。
睛瞳熨不醒,背汗雨洋洋。
否闷几至死,忍渴尚傍徨。
愿借万里云,蔚蔚排穹苍。
护彼三足乌,潜行天中央。
继之以冷风,淅淅吹衣裳。
岂独一身轻,与物共清凉。
范蠡不归吴,鲁连东泛海。
当其纵目时,长有青山在。
我今囚一官,宅舍不容改。
尘嚣日侵陵,视听乏爽垲。
天机能几何,与物相菹醢。
当求景物净,以涤身心浼。
县南山不远,溪口石可采。
叠累亦成形,依稀聊自绐。
寒馀洞泉脉,绿带天边蔼。翠壁渐孱颜,奇峰何?嵬。
乔林相隐映,亭院生光彩。
笑揖浮丘翁,霓旌如可待。
区区浃时力,直欲凌真宰。
稍全仁者乐,未恤儿辈骇。
又动江南思,匡庐田已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