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
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发。
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
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
选色遍齐代,徵声匝邛越。
陈钟陪夕燕,笙歌待明发。
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
蚁壤漏山阿,丝泪毁金骨。
器恶含满欹,物忌厚生没。
智哉众多士,服理辨昭昧。
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
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发。
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
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
选色遍齐代,徵声匝邛越。
陈钟陪夕燕,笙歌待明发。
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
蚁壤漏山阿,丝泪毁金骨。
器恶含满欹,物忌厚生没。
智哉众多士,服理辨昭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登高望远,心怀壮志却又不得志的忧虑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华美,充分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西上登雀台,东下望云阙”两句,通过对高台与远方的描绘,展现出诗人胸怀壮志、目光所及之广阔。雀台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高洁和远大,而云阙则是天地间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存在,这两处地点的选择,既映射了诗人的情感,也反衬出了他的心境。
“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发”中的“层阁”和“驰道”,分别象征着宫室与道路的修长和通畅,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够无阻碍地实现。同时,“肃天居”则给人以一种庄严、崇高之感,暗示了诗人的理想境界。
“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两句,以精美的字面描绘出一幅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的“绣甍”和“璇题”,都是高贵、华丽的事物,而它们与天上的云霞和流动的星辰相结合,显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则是一种想象中的建构,通过筑山造湖来比喻诗人的抱负与愿望。这种超现实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也反映出他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选色遍齐代,徵声匝邛越”两句中,“选色”可能是指选择最美好的色彩,而“徵声”则是在召唤或追寻一种声音。这里的“齐代”和“匝邛越”,都是古代文化中的象征物,显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自豪。
“陈钟陪夕燕,笙歌待明发”两句,则是夜晚景象的描写。陈钟可以理解为陈设着的钟,而“陪夕燕”则是在黄昏时分与燕子共度时光;“笙歌待明发”则是在等待天亮前的歌声。这两句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期待和准备的气息。
“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青春难以复返的感慨。这里的“年貌”指的是年龄与容颜,而“身意”则是身体上的愿望和心灵上的寄托。这两者都是无法逆转的,体现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蚁壤漏山阿,丝泪毁金骨”通过对小昆虫与细微泪水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悲哀。这里的“蚁壤”和“丝泪”,都是极小的事物,而它们却能够“漏山阿”、“毁金骨”,展现出即便是微小之物,也能对坚固的大自然造成影响。
最后,“器恶含满欹,物忌厚生没”则是在表达一种人生的哲理。这里的“器恶”可能指的是器物或事物上的缺陷,而“物忌”则是对于事物的忌讳。这两句诗,通过对器物与自然界中事物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中的得失和取舍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意象和精美的文字,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对历史文化的自豪,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这些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