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壑苍苍云气昏,石泉斜落古松根。
前林欲暝僧归晚,应听钟声到寺门。
万壑苍苍云气昏,石泉斜落古松根。
前林欲暝僧归晚,应听钟声到寺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居图景。首句“万壑苍苍云气昏”,以“万壑”展现山峦之广袤,“苍苍”与“云气昏”则渲染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山谷之中,难以分辨天际与山峦的界限。次句“石泉斜落古松根”,通过“石泉”与“古松”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泉水从岩石间潺潺流出,最终汇聚在古老的松树根部,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第三句“前林欲暝僧归晚”,描绘了傍晚时分,山林逐渐暗淡,僧人结束一天的劳作,缓缓归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最后一句“应听钟声到寺门”,以钟声作为线索,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寺庙,暗示着山中不仅有自然之美,更有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钟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景、自然与人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宗教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西麓为白云,东麓为白水。
夥颐罗浮君,广惠皆所理。
罗浮迎我来,白鹤山中起。
罗浮送我去,白鹤城中止。
在山与在城,鹤飞殊未已。
寄家罗浮下,谁领东坡旨?
东坡携朝云,西湖照罗绮。
为诵罗浮诗,云水空濛里。
哑哑返哺乌,得食不果腹。
一枝有安巢,山飞复山宿。
念兹心衋然,得养不在禄。
山田瘠可耕,馀事及樵牧。
东风秀百草,春山上黄犊。
苍苍者寿松,青青者慈竹。
山高蓄灵秀,自结云中屋。
采得千年芝,持为高堂祝。
胜友争秋爽,明河让月辉。
况当凉夜永,复此清兴滋。
随事命杯酌,移坐面澄漪。
掬手弄珠璧,俯身鉴幽姿。
理感意如获,晤深语亦希。
竹露兼萤炫,草虫答涧澌。
微风林际来,萧萧吹鬓丝。
曰归匪兴尽,怯此单罗衣。
清光转恋予,欲去尚依依。
殷勤苔上石,应惜良会稀。
丘壑性所耽,未尝弃拳勺。
矧兹江海间,一石颇巉削。
隔宿啸游侣,凌尘理芒屩。
舟行屡延望,先见惟赭阁。
既登必造颠,长江四回薄。
梗断托一方,风沙年代作。
左瞰特无际,举手揖海若。
远水流下天,余波喷为壑。
绿畴亦云广,晚田犹未获。
孤城炊数家,阙状如舫泊。
降寻及山根,了见夕阳脚。
古苔讵人绣,怪石倘天凿。
逐景至于晏,会心方命酌。
寂寂无人知,秋英涧中落。
三人乃成虎,众口能烁金。
流言虽不多,足移君子心。
人心本无疑,理与势所侵。
奈何形似间,构结已骎骎。
入耳即契合,不待间者深。
陈平虽云智,羽有隙可寻。
高祖诚豁达,卒亦诛淮阴。
营营青蝇诗,示古犹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