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不赴拾遗召》
《不赴拾遗召》全文
唐 / 费冠卿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

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ízhào
táng / fèiguānqīng

jūnqīntóngshìxiānwángdàoròuchùlǎo

zhīchénzuǒshírónghuáshuíbǎo

注释
君亲:君主和亲人。
先王道:古代帝王的教诲。
何如:哪比得上。
骨肉:亲人。
一处老:共度余生。
臣子:臣属或官员。
合:应当。
佐时:辅佐时代。
自古:自古以来。
荣华:荣耀和繁华。
谁可保:谁能长久保持。
翻译
君主和亲人同样遵循着古代帝王的教诲,
哪比得上与骨肉亲人共度余生更实在。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费冠卿的作品,名为《不赴拾遗召》。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于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时局变迁的无奈感慨。

开篇“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君主与臣子之间情谊的珍视。这里的“君亲”指的是君臣之间的情谊,“先王道”则是古代圣明君主之道。这两句话强调了君臣之间应像骨肉般紧密相连,共同经历时光的考验。

接下来的“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环境的清醒认识和深沉忧虑。这里的“臣子合佐时”意味着臣子应当在适当的时候辅助君主,而“自古荣华谁可保”则表达了对历史荣耀难以永恒的哀叹。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现实背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臣关系和时势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作者介绍

费冠卿
朝代:唐

费冠卿(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著名的隐士,字子军,别号征君,青阳县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进士,居长安待授官职。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驰归。至家,母已安葬,悲恸欲绝,遂于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嗣后,隐居九华山刘冲,长庆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费冠卿入京任右拾遗, 婉辞不就,终生绝迹仕途,逝后葬于鸡母山拾宝岩。
猜你喜欢

客中感怀十首·其三

关山迢递古交州,消息真传解我忧。

独在异乡为异客,莫因鲈鲙涉空秋。

(0)

宫词十首·其七

君王宠初歇,宝镜为谁明。

寂寂重门掩,孤灯照雨声。

(0)

宫词十首·其六

长信多秋色,西风生翠罗。

一年将尽夜,翠辇不曾过。

(0)

宫词十首·其二

早被婵娟误,深宫二十年。

自题秋扇后,明月不长悬。

(0)

秋日会昌山行

终日肩舆不少停,一山过去一山迎。

路盘青嶂顶头出,人在白云堆里行。

蔽日深林含宿霭,隔溪啼鸟弄春声。

宦游奇绝此为冠,句不敲推信口成。

(0)

次王顾二郡守联句韵八首客中聊以自遣·其二

豪气消磨客气除,今人曾不古人如。

书生事业期韩范,市井交游叹耳馀。

去晋便能轻爵禄,归吴端不为鲈鱼。

寻常子史消长日,懒向人间索异书。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