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居辞牢膳,雕俎匪彘谋。
万物各有适,嗜好焉取俦。
山鸡矜毛羽,镜舞不知休。
谁谓海鸟来,钟鼓赍烦忧。
尝读班生论,栖隐希严周。
赐书既满家,渔钓复优游。
以此辞缰锁,圣罔俱悠悠。
惜矣桓君山,乃从糟粕求。
白头不解事,叩陛血盈头。
申脰俯就鞅,蹴足侪羁俘。
生逢建武世,老傍公琴丘。
咄哉骄君饵,志士良所羞。
爰居辞牢膳,雕俎匪彘谋。
万物各有适,嗜好焉取俦。
山鸡矜毛羽,镜舞不知休。
谁谓海鸟来,钟鼓赍烦忧。
尝读班生论,栖隐希严周。
赐书既满家,渔钓复优游。
以此辞缰锁,圣罔俱悠悠。
惜矣桓君山,乃从糟粕求。
白头不解事,叩陛血盈头。
申脰俯就鞅,蹴足侪羁俘。
生逢建武世,老傍公琴丘。
咄哉骄君饵,志士良所羞。
这首清代姚范的《杂诗(其一)》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爰居辞牢膳,雕俎匪彘谋”暗指放弃世俗的奢华生活,不贪图非分之想。接下来,“万物各有适,嗜好焉取俦”强调世间万物各有所爱,人不应强求一致。山鸡自鸣与海鸟栖隐的比喻,揭示了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心境,与世俗的钟鼓喧嚣形成对比。
“尝读班生论,栖隐希严周”引用班固的典故,表达诗人向往隐逸的生活,希望能像古代贤者那样远离尘嚣。诗中提到“赐书既满家,渔钓复优游”,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理想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权势束缚的不满。
“以此辞缰锁,圣罔俱悠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摆脱束缚的渴望,认为真正的圣人也应如此自由自在。然而,“桓君山”的典故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有些人甚至在低俗中寻求满足,令人惋惜。诗人感叹自己“白头不解事,叩陛血盈头”,表明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力改变的悲哀。
最后,“申脰俯就鞅,蹴足侪羁俘”描绘了诗人屈服于现实的困境,而“生逢建武世,老傍公琴丘”则表达了对和平盛世的向往,以及对琴瑟自乐生活的理想。结尾处,“咄哉骄君饵,志士良所羞”以强烈的讽刺语气,批评了那些以权谋私的骄纵之人,显示了诗人鲜明的道德立场和高尚的志士情怀。
杏叶阴繁,蕉心碧重,东风不放帘卷。
寻香怕认罗囊,觅句先题纨扇。
春光去也,只剩与、轻寒轻暖。
奈今宵、淡月笼烟,记起谢娘庭院。
想多少、年时私愿,又添得、几番恩怨。
相思恁日能消,薄倖今生怎免。
欢期如梦,枉负了、当初心眼。
问何时,嚼蕊吹花,更向绮窗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