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
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
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
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
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
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
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通过对闲适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闲处无人到,乖疏称野情。" 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情境,诗人选择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这里只有自然的声音伴随着他的情感流露,是对野趣的一种赞美。
"日高搔首起,林下散衣行。"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一天气渐高时,从容不迫地梳理头发,然后在树林下漫步。这两句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泉引窗前过,云看石罅生。" 泉水在窗前缓缓流过,诗人观察着云层在石缝中生成,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别来愁欲老,虚负出山名。"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羁绊的放弃,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他感到自己年岁渐长,对于归隐山林的愿望愈发迫切,但同时也有着对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
秋风何事趣归期,人物凄凉渡欲垂。
学道须从年少日,苦心直到岁寒时。
近来乡国无消息,老去情怀怕别离。
愧我徒增怀橘念,弊裘犹自客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