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作字》
《作字》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

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

老夫端可愧,头白不名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uò
sòng / yóu

zhěngzhěngxiéxiépiānfēng

shūchéngbànxíngcǎoyǎnjuànzhènghūnhuā

wèibàncāngshèngníngnéngzhuīhuàshā
lǎoduān媿kuìtóubáimíngjiā

翻译
字迹歪斜又整齐,如同风中的乌鸦在飞舞。
写到一半已是草书,眼睛疲倦视力模糊。
还未准备好充足的好笔,怎能在沙地上刻划细致。
我这老夫实在惭愧,满头白发却无显赫名声。
注释
整整:形容字迹规整。
斜斜:形容字迹歪斜。
翩如:形容动作轻盈像鸟儿飞翔。
风际鸦:比喻字迹在风中飘动的样子。
半行草:指书写到一半已变为草书。
眼倦:眼睛疲劳。
昏花:视力模糊。
仓盛笔:充足的好笔。
锥画沙:形容精细的刻画,这里指写字。
老夫:自称,指诗人自己。
端可愧:深感惭愧。
头白:指年老。
不名家:没有显赫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字》,通过对书写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书法艺术的追求。首句“整整复斜斜”,形象地刻画了笔画的动态,既有规整又有变化,如同风中的乌鸦飞翔,富有动态感。接着,“翩如风际鸦”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象,将书法的灵动与自然相融合。

“书成半行草”表明诗人正在书写,且风格偏向行草,显示出其书法技巧的娴熟和个性。然而,“眼倦正昏花”则透露出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精力的消耗,以及对视力衰退的无奈。他自问:“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表达了对于笔墨质量的讲究,以及对自己能否保持精细技艺的疑虑。

最后两句“老夫端可愧,头白不名家”直抒胸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对自己的书法成就并不如预期的感慨,虽然年事已高,却仍未达到心中的“名家”标准。整首诗寓言深刻,既展示了诗人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淡淡哀愁。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题周昉琼枝夜醉图·其七

海土麻姑送酒,云间玉女投壶。

应唉南朝老庾,水荭冷面江图。

(0)

荅段德夫水部·其一

自笑嵇康懒,云林绝旧交。

宁知千里翮,肯问一枝巢。

(0)

送韩炅庵应荫北上

采兰赠弟弟如金,珍重金兰只此心。

屈子秉芳留佩韘,左思招隐间重襟。

骊驹北上瞻高步,虎节西归听好音。

奕世闻诗齐鲁并,岂惟韬略似淮阴。

(0)

后神楼曲

安期昔制神楼散,射陂今作神楼曲。

神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

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瀛州。

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神游。

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

天庭摛藻掞鸾鹤,云軿立仗鸣华骝。

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莬裘。

碧澜罨画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

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蘋风爽乌帢。

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

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扫昏眸开。

尻轮神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

一气孔神存中夜,手翳华芝海若诧。

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

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沉柝阒歌太平。

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兵。

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

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

咸池濛汜纷如驰,扶起混沌须神医。

他年合遇神楼散,约公海上寻安期。

(0)

邃谷将行话别

十年海上谩相逢,坐对清尊听晚松。

长路风尘悲逐客,南荒礼乐见儒宗。

看山是处还三宿,去国无心更万钟。

圣主即今思化理,未应直道独难容。

(0)

偕邃谷子登映江楼

秋风遥上越江楼,两岸云山共别愁。

日暮海门潮正急,烟生沙碛树如浮。

襟期此日还看剑,尊酒他乡且系舟。

梅岭古来多瘴厉,南行敢说是奇游。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