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菊》
《对菊》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冷艳自婆娑,临芳意若何。

那能论李白,乍可学东坡。

入画元因净,宜诗底用多。

倩谁天女散,一室俨维摩。

(0)
鉴赏

此诗《对菊》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首句“冷艳自婆娑”,以“冷艳”形容菊花的独特风姿,虽处寒冷之中却依然绽放,展现出一种独立不群的气质。“婆娑”二字则生动描绘了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既有孤傲之美,又不失优雅之态。

次句“临芳意若何”,将菊花置于芳香四溢的环境中,引人遐想其内心的感受。这里不仅描绘了菊花的外在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对其内在情感的揣测,表达了对菊花独特魅力的欣赏和思考。

接下来的“那能论李白,乍可学东坡”,通过对比李白与苏轼两位唐代大诗人,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独到见解。李白以豪放著称,而苏轼则兼具豪放与洒脱。诗人在这里选择“学东坡”,意味着他更倾向于在菊花身上寻找一种既豪迈又不失洒脱的气质,体现了他对菊花独特精神风貌的认同与向往。

“入画元因净,宜诗底用多”,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菊花之所以成为绘画与诗歌中常客的原因。菊花的纯净与高雅,使其成为艺术创作的绝佳题材。同时,“底用多”一词,巧妙地表达了菊花无需过多修饰,其本身的魅力已足够吸引人,强调了其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最后,“倩谁天女散,一室俨维摩”,以天女散花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菊花满室、香气弥漫的画面。维摩诘是佛教中的著名菩萨,此处借指室内布置得如同禅室一般,充满了宁静与祥和。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菊花带来的美好氛围,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综上所述,《对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美,更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与内心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题济胜七物.七村童

貌野言伧却近真,客前疏略不能嗔。

折花替我簪纱帽,看竹须渠问主人。

(0)

游隐静往反四首·其一

突兀南山万仞青,餍观山顶白云生。

今朝访道五峰去,却向白云生处行。

(0)

寓吴门十首·其七

日日烟林野市间,路人应作老狂看。

排门赏竹宁辞骂,踏雪寻梅苦耐寒。

(0)

村居二首·其一

五风十雨梅破夏,三青两黄麦欲秋。

山禽谇语野花笑,瘦筇随客下西畴。

(0)

观羊吟

拂石坐秋绿,寓目山之阳。

有白类积雪,谁放前村羊。

冗蹄求一饱,寒草嚼峁藏。

日晚山下路,西风吹稻香。

(0)

题浯溪中兴颂二首·其一

银旗金甲渡巴西,灵武城楼已万几。

一札祗闻元帅命,五笺合待使臣归。

未闻请表更追表,且看黄衣换紫衣。

天性非由人伪灭,何缘尚父结张妃。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