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念上国,谁是、脍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露蛩悲,青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念与哀愁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面对岁月流逝和个人境遇变化的无奈。
首句“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设置了全诗的基调,以苍茫的江水、疲惫的垂柳和萧索的莲藕,共同感受着秋天特有的凄凉气息。这些意象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写实,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情绪。
“废阁先凉,古帘空暮”一句,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荒凉与衰败的氛围,表明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这里的废阁与古帘,不仅是实景的描写,也象征着往昔岁月的消亡。
“雁程最嫌风力”一句,通过对大雁飞行路线变化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秋天强劲风力的不满,这里的“嫌”,既可解为自然界的变化,也可以引申为个人情感上的反抗。
接下来的“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表达了对旧日家园的思念和深厚的情感。这里的“故园”,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记忆与情感的寄托。而“爱渠入眼”的用词,则表现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割舍的心境。
紧接着,“念上国。谁是、鲙鲈江汉未归客”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和流离失所的哀愁。在这里,“上国”很可能指的是故土或理想中的国家,而“鲙鲈江汉未归客”,则深化了诗人对于家园的渴望。
随后的“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一句,又一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悲凉。这里的“瘦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年华老去而变得消瘦,而“夜闻秋声”,则增添了一份凄清与孤寂。
“露蛩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一句,更是将个人生命的衰老和无常直接化作诗意。露蛩鸣叫的声音往往被赋予哀伤的情感,而“清灯冷屋”,则营造出一种凄清与孤独的氛围。同时,“翻书愁上鬓毛白”一句,通过对头发变白这一生理变化的描述,强化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年少俊游浑断得”一句,虽表面上是在叙述过去的美好,但实际上是对青春易逝、时光难留的一种无奈和感慨。这里,“年少俊游”,不仅指的是诗人个人的青春岁月,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最后,“但可怜处,無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一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其中,“但可怜处”,表达了对某种东西或某段时光的无限留恋和不舍。“无奈苒苒魂惊”,则更深层次地展现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存、个人命运无法掌握的无奈。而“采香南浦,剪梅烟驿”一句,则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在面对哀愁时所采取的一种逃避或自我安慰的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勾勒出一个怀旧且哀伤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历史变迁以及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无奈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