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必在山,风吹云不住。
鸟栖必在林,枝摇鸟亦去。
人生云与鸟,安得长相聚。
汝去我尚留,我愧不如汝。
去留匪自繇,感此泪如注。
云生必在山,风吹云不住。
鸟栖必在林,枝摇鸟亦去。
人生云与鸟,安得长相聚。
汝去我尚留,我愧不如汝。
去留匪自繇,感此泪如注。
这首诗以云和鸟为喻,探讨了人生的聚散无常。诗人通过描绘云随风飘荡、鸟因树枝摇动而飞离的情景,隐喻人生的际遇如同云与鸟,难以长久相聚。云与鸟虽各有所属,但终难自主决定去留,这引发了诗人对生命中离别与相聚的感慨。
“云生必在山,风吹云不住。” 开篇以云的形象引入,说明云的生成离不开山,但一旦被风吹动,便无法停留,暗示了人生的某些境遇虽有其必然性,但结果却往往不受个人控制。
“鸟栖必在林,枝摇鸟亦去。” 接着以鸟为例,强调鸟的栖息依赖于树林,但树枝的摇动却能迫使鸟离开,进一步强化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分离与变化。
“人生云与鸟,安得长相聚。” 这两句将人与云、鸟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相聚的渴望与无奈,指出人与自然界的生物一样,难以实现长久的团聚。
“汝去我尚留,我愧不如汝。”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去感到遗憾,同时也对自己不能像友人那样自由地选择去留感到惭愧,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与自我反省。
“去留匪自繇,感此泪如注。” 最后两句点明了人生的去留并非由自己掌控,面对这种无力感,诗人不禁泪如雨下,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相聚的无限怀念。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细腻体悟。
闻君诵诗满三百,十年茖魄常自惜。
书生只是数多奇,俗子空嘲玄尚白。
那能环堵事穷愁,乘兴飘然赋远游。
荆溪山水清且美,屡月贪欢犹未休。
荆溪茂宰君妻弟,思君不谓君能至。
山坳水曲日追随,相对浑忘乡土异。
君不见荆人刖足售良玉,好丑由来随世俗。
期君此亵十扬眉,一战能亡三败辱。
我生不辰,长夜转戚。悠悠苍天,烨烨白日。
沆?弥漫,乾坤穆沕。哭者既死,叹者为失。
旅魂杳杳,十丧六七。呜呼魂兮魂兮,衮职尔补。
少延须臾,孰无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