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性地颂·其二》
《性地颂·其二》全文
宋 / 张伯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

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0)
翻译
如来的奇妙身体充满整个宇宙
万物繁多,森罗万象无所遮蔽
注释
如来:佛教中的最高智慧化身。
妙体:极妙无比的身体,象征佛法无边。
遍河沙:遍布如同沙粒之多,形容数量众多。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现象。
森罗:众多繁复。
无障遮:没有任何障碍或遮蔽。
会得:领悟到。
圆通:佛教中一种修行方法,强调心念圆融通达。
真法眼:洞察真理的慧眼。
始知:才开始明白。
三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代表世俗、人间和天堂。
吾家:我们的世界,此处指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禅宗对佛理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境界的高妙体验。"如来妙体遍河沙",以如来为象征,将其神秘莫测的真理比喻为遍布在无数河沙之中,每一粒都承载着真理的光芒。这不仅表达了佛法深邃难测,更暗示了宇宙万物皆含佛性的哲学思想。

"万象森罗无障遮"则描绘了一种境界,万事万物如同森林中错综复杂的树木,但在禅者的眼中,却没有任何阻隔,一切都清晰可见。这是对禅宗“明心见性”理念的一种形象表达。

"会得圆通真法眼",指的是通过修行而获得了洞察万物的智慧之眼,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能力,可以看透世间一切虚幻不实的现象,触及到最根本的真理。

"始知三界是吾家"则表达了一种顿悟后的境界。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即佛教宇宙观中的全部存在领域。在这句话中,禅者通过修行获得了对整个宇宙的深刻认识,从而将其视为自己的家园,体现了一种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如来妙体、万象森罗、圆通真法眼和三界之见的表达,展示了禅者对于佛理的理解以及个人修行所达到的深邃境界。

作者介绍
张伯端

张伯端
朝代:宋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猜你喜欢

永锡生日以诗寿之

酌君以御府黄封之酒,泛君以江南白玉之卮。

祝君以岁寒后凋之寿,颂君以鲐背难老之词。

十年闻名不相识,一日倾盖无复疑。

文如锦绣可贵重,行似金玉无瑕疵。

诏书求贤意不浅,严徐贾马争推荐。

大虫老鼠本殊科,李耳韩非偶同传。

看君此举不匆匆,白日青霄意气中。

上方未赐尚书履,乌府先骑御史骢。

我当报罢归可必,却向军中弄刀笔。

今朝判得一醉无,请办黄封作生日。

(0)

读史戏作

相如故倦游,偃蹇临邛市。

主人敬嘉宾,供具邀车骑。

酒酣乐未阑,跪进丝桐戏。

勉鼓一再行,四坐皆心醉。

潜有知音人,独会求凰意。

倾城不待媒,半夜行云至。

忽驾软轮车,遂抛沽酒肆。

建节还故乡,拜爵文园吏。

卫霍老疆埸,严朱死谋议。

摇头唤不前,日高花里睡。

(0)

夜兴

梧桐叶落覆东墙,院落风清枕簟凉。

梦觉疏钟鸣远寺,一池明月芰荷香。

(0)

寄查多闻·其一

谁能货马即求船,分袂都门又一年。

翳翳夏槐联骑语,萧萧秋雨对床眠。

(0)

题叠翠轩

星落江东化梵宫,楼台金碧骇鱼龙。

此轩端有南康趣,只欠匡庐五老峰。

(0)

陈倅席上分韵得我字

竹林墙外梢,梅蕊檐前朵。

万籁寂无声,夜阑耿灯火。

通守尘外姿,体道忘人我。

邀客文字饮,麈风清四座。

酒酣诵新诗,老气激衰惰。

公诗如天骥,逸韵谢缰锁。

小人窘驽足,十步常九跛。

愿公勤鞭策,他年逢饭颗。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