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
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
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
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
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
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
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
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
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
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向高岩,凭曲槛,抚孤松。
为雕好句,快倾桑落玉壶空。
借问庐山三峡,与此飞流溅沫,今日定谁雄。
乞与丹青手,写入紫微宫。
这首宋词《水调歌头(其一)》是倪称所作,描绘了一场激烈的风雨景象。首句“昨夜狂雷怒,鞭起卞山龙”以雷霆和龙的意象,生动展现了昨夜风雨的猛烈。接着,“怪见朝来急雨,万木偃颠风”描绘了早晨雨势之急和树木在强风中摇摆的情景。
下片转向对潭水和瀑布的描绘:“试看潭头落涧,一片练波飞出,河汉与天通”,运用比喻,将瀑布比作白练飞流直下,仿佛连接天地。傍晚时分,“向晚馀霏落,巾已垫林宗”则写出雨势渐缓,余韵犹在的场景。
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起伏,他倚靠高岩,抚摸孤松,感叹壮丽的飞瀑之美,并期待能有丹青妙手将其绘入紫微宫,寓意此景应被永久铭记。整体上,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以及诗人对壮美景象的赞美和向往。
指罘罳晓月,动凉信、又催归。
正玉涨松波,花穿画舫,无限红衣。
青丝。
傍桥浅系,问笛中、谁奏鹤南飞。
西子冰销冷处,素娥宝镜圆时。
清奇。
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
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
依稀。
数声禁漏,又东华、尘染帽檐缁。
争似西风小队,便乘鲈脍秋肥。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
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
娉婷。
素亭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
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
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
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
经行。
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
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黯春阴,收灯後,寂寞几帘户。
一片花飞,人驾彩云去。
应是蛛网金徽,拍天寒水,恨声断、孤鸿洛浦。
对君诉。
团扇轻委桃花,流红为谁赋。
□□□□,从今醉何处。
可怜憔悴文园,曲屏春到,断肠句、落梅愁雨。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
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
金狨。
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
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
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
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
兰宫。
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
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问流花,寻梦草,云暖翠微路。
锦雁峰前,浅约昼行处。
不教嘶马飞春,一奁越境,那销尽、红吟绿赋。
送人去。
长丝初染柔黄,晴和晓烟舞。
心事偷占,莺漏汉宫语。
趁得罗盖天香,归来时候,共留取、玉阑春住。
晚云开,朝雪霁,时节又灯市。
夜约遗香,南陌少年事。
笙箫一片红云,飞来海上,绣帘卷、缃桃春起。
旧游地。
素蛾城阙年年,新妆趁罗绮。
玉练冰轮,无尘涴流水。
晓霞红处啼鸦,良宵一梦,画堂正、日长人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