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昔昔盐.今岁往辽西》
《杂曲歌辞.昔昔盐.今岁往辽西》全文
唐 / 赵嘏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万里飞书至,闻君已渡辽。

祗谙新别苦,忘却旧时娇。

烽戍年将老,红颜日向彫。

胡沙兼汉苑,相望几迢迢。

(0)
翻译
书信从万里之外飞来,听说你已经渡过了辽河。
只记得新的离别之苦,忘记了过去的甜蜜时光。
烽火连年的戍守岁月,你的青春正在逐渐消逝。
胡地的风沙与汉朝的园林,我们遥遥相望,路途遥远。
注释
万里:形容距离极远。
飞书:快速传递的书信。
渡辽:渡过辽河,指地理位置。
祗:仅仅,只。
谙:熟悉,了解。
新别:新的离别。
旧时:过去的。
娇:温柔,美好。
烽戍:烽火报警的守卫。
红颜:年轻的容颜。
胡沙:胡地的沙漠。
汉苑:汉朝的园林,借指故乡。
迢迢:形容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生活的孤独与苍凉,通过对远方书信的回忆和现实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情变迁的感慨。诗中“万里飞书至,闻君已渡辽”两句,通过远方传来的书信了解到亲友已经穿越了遥远的边疆,这种通信方式反映出当时通讯不便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增添了一份隔世的惆怅。

“祗谙新别苦,忘却旧时娇”表达了对近期离别之苦和过去温馨记忆的对比,诗人在强调现实与过往之间的差异,透露出一种无力回天的情绪。接着,“烽戍年将老,红颜日向彫”则描写了边塞军人的岁月流逝和美好青春的消逝,这里的“烽戍”是古代边防用的烽火台,是军事警报的设施,而“红颜”指的是年轻貌美之人,意象着时间的无情流失。

最后,“胡沙兼汉苑,相望几迢迢”则是对边塞风光的描绘,胡沙与汉苑都是地理名词,表示了广阔而荒凉的自然景观。相望之间充满了一种无尽的遥远感和渺小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一种边塞生活中的孤独与悲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情变迁的无奈心态。

作者介绍
赵嘏

赵嘏
朝代:唐   字:承佑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生辰:约806年——约853年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猜你喜欢

小住杨山人栖隐处题壁六首·其六

盘根老树倚云烟,斗室浓阴欲暮天。

一道寒流穿石出,品茶喜有自来泉。

(0)

书叹·其一

半世支离愧此生,咨嗟尽日困愁城。

交情碌碌少知己,歧路迢迢几失声。

拨乱有心遭嫉谤,敛财无术懒逢迎。

小园能否容肥遁,愿藉村歌颂太平。

(0)

得徐树人师抚闽信,赋此志喜

乾鹊连朝噪不停,邮书遥达好音听。

东瀛感德怀甘雨,南国倾心仰福星。

日丽蜺旌看建节,春生马帐记传经。

更欣横海楼船集,一旅能消孽气腥。

(0)

祉亭大姻翁以诗见贺,回叠原韵答谢

甲第钦前辈,诗书切后图。

窃符歌采苡,敢道梦怀珠。

公爱乌因屋,人传鹤引雏。

来年如再索,汤饼报悬弧。

(0)

观瀑布泉二首·其二

日丽全融雪,峰晴陡溜冰。

绛河波骤泻,白练色如凝。

绡岂鲛人织,梭疑龙女腾。

夜来临皓月,掩映倍清澄。

(0)

暮次麻豆道中

暮云黯黯欲黄昏,纵辔狂随夕照奔。

仆马驰驱嗟远道,田园荒废剩空村。

林烟惨淡疑烽火,碛草模糊认血痕。

今夜不知何处宿,啼鸦绕树对消魂。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