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乙未,高宗庆七十,母氏封宜人作》
《临江仙.乙未,高宗庆七十,母氏封宜人作》全文
宋 / 丘崇   形式: 词  词牌: 临江仙

天上玉卮称万寿,人间湛露初匀。

种萱堂上阅青春。薰风频送喜,同日拜丝纶。

班在蕊珠仙缀立,等闲历遍燕秦。

紫皇先付与佳名。宜家更宜国,宜子又宜孙。

(0)
注释
玉卮:玉制的酒杯,象征尊贵。
湛露:甘露,比喻恩泽或美好的事物。
萱堂:指母亲或祖母居住的地方,代指家庭。
丝纶:古代官府文书,这里指重要任命。
蕊珠:神话中的仙界宫殿,比喻仙境。
紫皇:古代对天帝的称呼。
翻译
天上的玉杯盛满万寿的祝福,人间的甘露刚刚均匀分布。
在萱草生长的厅堂里度过青春年华。和煦的风吹来喜悦,同一天接受重要的任命。
在仙子们如花蕊般聚集的地方,轻易地游历过燕赵秦地。
紫微天帝首先赐予了这美好的名字。它既适合家庭,也适合国家,还能带来子孙满堂的福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其背景是皇帝的母亲被封为宜人,以示尊贵。"天上玉卮称万寿,人间湛露初匀"表达了对长寿的美好祝愿和自然界初露的生机。此处诗人运用了玉卮与万寿的象征意义,以及自然现象来衬托皇室的繁荣。

"种萱堂上阅青春"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境,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或建筑物中观赏年轻人的活力。"薰风频送喜,同日拜丝纶"中的"薰风"指的是和暖的微风,而"丝纶"则是古代婚礼中使用的绸带,象征着婚姻与幸福,整句话表达了充满欢乐与祝福的情景。

"班在蕊珠仙缀立,等闲历遍燕秦"中的"班"可能指的是朝会或大型集会,而"蕊珠"则是美丽的装饰品,"燕秦"则是古代地区名,整句话描绘了一个宏伟壮观且充满华丽装饰的场景。

最后两句"紫皇先付与佳名。宜家更宜国,宜子又宜孙"显示了一种对家族、国家及后代的美好祝愿,希望一切都能吉祥如意。此处"紫皇"可能指的是帝王或最高统治者,而"宜人"则是对母亲的尊称。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辞藻,展现了一个祥瑞、和谐、繁荣的场景,是一首颂扬皇室和祝福国泰民安的作品。

作者介绍

丘崇
朝代:宋

泉州晋江人,字次姚。哲宗元符三年进士。工诗文,尤精天文象数。尝侍父官惠州,时苏轼谪惠,因从之游。与李邴亦相唱和。官至朝请郎。
猜你喜欢

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

剧韵新篇至,因难始见能。
雨天龙变化,晴日凤鶱腾。
游海惊何极,闻韶素不曾。
惬心时拊髀,击节日麾肱。
符彩添隃墨,波澜起剡藤。
拣金光熠熠,累璧势层层。
珠媚多藏贾,花撩欲定僧。
封来真宝物,寄与愧交朋。
已老无时疾,长贫望岁登。
雀罗秋寂寂,虫翅晓薨薨。
羸骥方辞绊,虚舟已绝縆。
荣华甘死别,健羡亦生憎。
玉柱琤瑽韵,金觥雹凸棱。
何时良宴会,促膝对华灯。

(0)

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

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
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
月殿移椒壁,天花代舜华。
唯馀采香径,一带绕山斜。

(0)

答杨八敬之绝句

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
今日知音一留听,是君心事不平时。

(0)

相和歌辞·阿娇怨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云幸平阳公主家。

(0)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五月长斋月,文心苦行心。
兰葱不入户,薝卜自成林。
--刘禹锡护戒先辞酒,嫌喧亦彻琴。
尘埃宾位静,香火道场深。
--白居易我静驯狂象,餐余施众禽。
定知于佛佞,岂复向书淫。
--刘禹锡阑药凋红艳,庭槐换绿阴。
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
--白居易树为清凉倚,池因盥漱临。
蘋芳遭燕拂,莲坼待蜂寻。
--刘禹锡舍下环流水,窗中列远岑。
苔斑钱剥落,石怪玉嶔岑。
--白居易鹊顶迎秋秃,莺喉入夏瘖。
绿杨垂嫩色,綖棘露长针。
--刘禹锡散秩身犹幸,趋朝力不任。
官将方共拙,年与病交侵。
--白居易徇乐非时选,忘机似陆沈。
鉴容称四皓,扪腹有三壬。
--刘禹锡携手惭连璧,同心许断金。
紫芝虽继唱,白雪少知音。
--白居易忆罢吴门守,相逢楚水浔。
舟中频曲晏,夜后各加斟。
--刘禹锡浊酒销残漏,弦声间远砧。
酡颜舞长袖,密坐接华簪。
--白居易持论峰峦峻,战文矛戟森。
笑言诚莫逆,造次必相箴。
--刘禹锡往事应如昨,余欢迄至今。
迎君常倒屣,访我辄携衾。
--白居易阴魄初离毕,阳光正在参。
待公休一食,纵饮共狂吟。
--刘禹锡

(0)

相和歌辞·团扇郎

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
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
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
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