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这首明代诗人康海的《闻筝》描绘了一幅优雅而感伤的画面。首句“宝靥西邻女”以瑰丽的比喻赞美弹筝女子的美貌,暗示了她的身份和才艺。次句“鸣筝傍玉台”进一步描绘了她正在精致的玉石平台上弹奏的情景。
接下来,“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筝声的凄美,秋风中的鹤鸣与落日映照下的泉水回荡,仿佛与筝音共鸣,增添了音乐的深远意境。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筝声与孤独的鹤鸣、流动的泉水相联,形成一种寂寥而动人的氛围。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写在场的听众被筝声深深吸引,连天上的行云也被打动,似乎要从空中降落,侧面展现了筝音的魅力。最后两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直接揭示了筝声中蕴含的情感深度,那清越的旋律似乎在为某个人或某种情感哀悼,引发了听者的共鸣和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筝乐的动人场景,以及它引发的情感共鸣,展现出诗人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