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
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
虽知北户缘尤在,却笑南柯梦未阑。
忽见归云应是信,满襟先得洞天寒。
不须扶我自登山,脚力能胜十八盘。
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
虽知北户缘尤在,却笑南柯梦未阑。
忽见归云应是信,满襟先得洞天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登山的情景,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首句“不须扶我自登山”,透露出诗人自信与独立的个性,无需他人帮助,独自攀登,展现出一种自我挑战的精神风貌。接着,“脚力能胜十八盘”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身体上的力量,更象征着他在精神层面的坚韧与毅力。
“一字雁低头上过,两城人细掌中看”,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登山途中所见之景。一只大雁低飞而过,仿佛在诗人的头顶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而下方的两座城市,在诗人的手掌中显得格外渺小,这种视角的转换,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示了他对人生尺度的重新审视。
“虽知北户缘尤在,却笑南柯梦未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关系的思考。他知道前方还有北户(可能指某种目标或理想),但依然以轻松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经历,仿佛那些看似重要的目标和梦想,其实都不过是短暂的梦境。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忽见归云应是信,满襟先得洞天寒”,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画面。诗人忽然看见归云,仿佛是某种预示或信号,而“满襟先得洞天寒”则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面对寒冷,也能保持内心的温暖与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天地忽昼晦,四山泼墨浓。
而我行其间,宛如所翁龙。
大风吹倒人,欲避无所容。
有翼不得张,狂走急雨中。
数里乃一息,如出鲛人宫。
老树道边拜,疑我行雨工。
过午上五岭,攀缘入青空。
仰视万山巅,有气如炊笼。
下视田间白,云此锄田农。
兹行岂不苦,奇观亦已雄。
惜哉如此山,不与晓景逢。
不晓韩吏部,登华哭途穷。
朔风吹沙淮浪白,二十四桥沉冷月。
颠雷夜半撼芜城,雪萼琼丝破空碧。
金瓶岁岁献君王,玉罂泛酒莲花香。
明光殿闭沙漠远,人自无情花断肠。
落蕊飞天识天路,何如拔树飞升去。
唐昌游女再归来,城中只卖琼花露。
江南俘客吟如叫,想像裁词不成调。
天宫夜宴按霓裳,玉女擎花紫皇笑。
行到篱边地满霜,曩时物物已非常。
自怜失意秋风后,独有寒花不改香。
君家陋巷一尺泥,吾车有轮马有蹄。
犯寒踏雨重相过,明日扁舟吾遂西。
回首邯郸迹如扫,离索十年成潦倒。
兔葵燕麦春日妍,蝉腹龟肠气方饱。
云逵窅窅谢攀跻,长铗与人还故栖。
异时结驷来南亩,耕者老夫锄者妻。
钱侯官舍旁,走水来方塘。
暑雨过初伏,斜阳生晚凉。
风翻芡盘卷,万觜争低昂。
犹疑秦鸡暴,擅此六国场。
下榻延密客,开樽荐新尝。
金刀剥老蚌,玉沙磨夜光。
殷勤烦饤饾,未咀悲生肠。
引领鄘卫西,百泉乃吾乡。
水产富此物,数钱论斗量。
朝餐取餍饱,无复炊黄粱。
贪嗜比羊枣,况乎惟味良。
十年去国仕,遇得才微芒。
季鹰思莼羹,拂衣谢齐王。
我亦散浪者,未许斯人狂。
长歌定行矣,千载会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