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枯卉亦生芝,种学才深可瑞时。
语海方知蜗井浅,培风当使翼云垂。
可能任运如彭泽,也要名家似蜀眉。
理义本来非外铄,自求两字盍观颐。
向来枯卉亦生芝,种学才深可瑞时。
语海方知蜗井浅,培风当使翼云垂。
可能任运如彭泽,也要名家似蜀眉。
理义本来非外铄,自求两字盍观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作品《又用韵示长儿》,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教育和学问的深刻见解。首句“向来枯卉亦生芝”,以枯萎的花草比喻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孕育出珍贵之物,暗示了人才的培养需要耐心和环境的适宜。接着,“种学才深可瑞时”强调了深厚学识对于时世的重要性和吉祥意义。
“语海方知蜗井浅”运用比喻,指出知识的海洋广阔无比,相比之下个人的见识如同蜗牛壳般狭窄,鼓励孩子要有广阔的视野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培风当使翼云垂”进一步鼓励孩子要像鸟儿展翅飞翔,借助风力提升自己,寓意积极进取,志向高远。
“可能任运如彭泽,也要名家似蜀眉”这两句,一方面赞赏孩子如果能顺应天命,如东晋的彭泽那样淡泊名利,另一方面也期待他能成为像蜀地才子那样的知名人物,既有道德修养,又有才华出众。
最后,“理义本来非外铄,自求两字盍观颐”传达的核心思想是,道理和义理并非外在强加,而是内在自我追求的结果,孩子应当通过自我学习和领悟来提升自我,这正是“自求”二字的含义,同时也借“观颐”一词,引导孩子静心思考,涵养品德。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既有对孩子的期许,也有对教育方法的指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教育智慧。
舍人家世称儒素,供奉班联起居注。
仙郎尽识凤凰毛,父老相传骢马步。
当日兰台抗疏还,读书高卧柳亭山。
至今犹忆张文纪,年少官微犯帝颜。
闻君夜入蓬莱直,归梦时时动秋色。
翰染金茎彩露寒,庐开玉树青天逼。
回首南云春事繁,浮丘峰下小桃源。
他时摇艇新安水,坐把江花醉故园。